[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6844.4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锡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8 | 分类号: | H01R12/58;H01R13/46;H01R13/4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之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之电连接器的结构,通常是设有主座体及固定于该主座体之定位件。于该主座体的上、下方,分别设有复数个间隔排列且互呈90度之端子孔,使概呈L状之同等数量之端子插置于该等端子孔,于插置组装时,该等端子上方之夹持部是嵌置于上方端子孔,而端子下方之焊接部则插置于下方之端子孔。该习知之电连接器结构,由于端子于组装前,是藉由连接片相互连接,因此,于端子分别插置端子孔前需先将连接片去除,使得加工程序较为繁琐,相对降低了产能效率。又;由于习知电连接器之端子是直接穿设于端子孔,使端子被端子孔所限制,而缺少伸展之空间,因此,当电连接器插入电路板上时,因为端子直接由上往下插入电路板之焊孔,往往容易因误差造成端子往上移,产生缩针的状况。降低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及质量,殊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之改良结构,其使电连 接器的组装更为方便、快速,从而增加产能之效率,进而提高电连接器之使用寿命及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一种电连接器之改良结构,其包含:主座体,其前缘是设有向前突伸适当长度,且为上、下排列的第一套置部及第二套置部,在该第一、第二套置部分别设有以水平贯穿的复数个端子孔,该第一、第二套置部的后方,是设有由上向下延伸的复数个定位片,下方是设有向外突伸的片体,在该片体设有复数的剖槽;复数个端子,是概呈L状,其上方端是设为夹持部,下方端是设为焊接部;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于组装时将未加工前以连接片并排连接之复数个端子之夹持部穿设主座体第一、第二套置部之端子孔,该等端子之焊接部则由外向内嵌置于片体之剖槽,于该等端子定位后,再将端子间之连接片去除,以构成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使电连接器的组装更为方便、快速,以提高其产能效率及降低制造之成本,且组装于电路板时,不会造成端子之缩针状况,以确保电连接器之质量。
前述之电连接器之改良结构,其中该等定位片的上缘,是呈适当角度之斜面,该等端子是于垂直与水平之连接段,设有与定位片对应之斜面,以利于端子之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主座体 11----第一套置部 111----端子孔
12----第二套置部 121-----端子孔 13----定位片
131----斜面 14----片体 141----剖槽
2----端子 21----夹持部 211----上夹片
212----下夹片 22----焊接部 23----斜面
100----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图及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包含主座体1及固定于该主座体1之复数个端子2。其中,该主座体1的前缘是设有向前突伸适当长度,且为上、下排列之第一套置部11及第二套置部12,于该第一、第二套置部11、12,分别设有以水平贯穿于该第一、第二套置部11、12之复数个端子孔111、121,该第一、第二套置部11、12的后方,是设有由上向下延伸之复数个定位片13,使该等定位片的上缘,呈适当角度之斜面131,下方是设有向外突伸之片体14,于该片体14设有复数个由外向内剖入,以形成外侧开口端之剖槽141。
该等端子2,是概呈L状,其上方端是设为由上、下夹片211、2 12所构成之夹持部21,下方端是设为焊接部22,于该等端子2之垂直与水平之连接段,设有与主座体1定位片13对应之斜面23。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于组装时,是将未加工前以连接片并排连接之复数个端子2之夹持部21穿设主座体1第一、第二套置部11、12之端子孔111、121,该等端子2之焊接部22则由外向内,沿片体14之剖槽141外侧之开口端,嵌置于该剖槽141内。于该等端子2定位后,再将端子2间之连接片去除,以构成电连接器100,使电连接器100的组装更为方便、快速,进而提高其产能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6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