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7057.1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行;葛亮;冯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排气 歧管 催化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具体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油耗、环保等法规日益严格,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高排放标准的小排量发动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现有小排量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或结构紧凑,但装配困难,或装配简单,但结构复杂。且歧管管路在成形、焊接等方面由于设计原因,存在材料浪费,增加加工工序等问题,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使其结构紧凑、装配简单,达到国IV的排放标准,并且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包括排气歧管和催化器;所述排气歧管入口处固定连接进气法兰盘;所述催化器由进气端盖、壳体、出气端盖、出口管和出口法兰盘组成,其气端盖与排气歧管的出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由冲压成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对焊构成;进气法兰盘与排气歧管入口垂直固定连接;催化器通过进气端盖与排气歧管下壳体的出口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排气歧管管路的下壳体末端与催化器的进气端盖构成排气气流交汇空间。气流在交汇空间经过收缩-扩张-收缩-扩张四次整流。有效地降低了气流流速,因此可以使用长度更短的进气端盖保证载体前端气流分布均匀。
所述排气歧管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交错布置方式,用上壳体下端包围住下壳体上端对焊,使用上壳体材料本身的厚度构成焊接平台,取消焊接翻边,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于催化器与排气岐管焊接为一体,结构紧凑。
2、具有整流作用的排气交汇空间设计,只用一级催化就能达到国IV的排放标准,并且节约了进气端盖材料,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排气歧管也更加紧凑,作为外围件,更好地满足了小排量发动机的空间布置需求。
3、冲压对焊形式的排气歧管管路相比弯管式管路减少了弯管工艺,减少了管路校形工艺;取消焊接搭边也节约了材料,并为紧凑的小排量发动机赢得了更大的装配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本发动机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包括:由排气歧管冲压成型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组成的排气歧管管路;固定连接在排气歧管入口处的进气法兰盘1;由进气端盖4,壳体5,出气端盖6,出口管7,出口法兰盘8组成的催化器。所述排气歧管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是对焊连接。进气法兰盘1与排气歧管入口垂直固定焊接连接。催化器通过进气端盖4与排气歧管下壳体3的出口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见图2,排气气流在排气歧管上壳体的A处汇合收缩,经过排气歧管下壳体的B处第一次扩散,在排气歧管下壳体的C处再次收缩,通过改变管径及催化器进气端盖导流,在催化器进气端盖的D处第二次扩散。排气气流到达载体前端时,速度已大幅度降低,且经过整流,均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参见图2,排气歧管上壳体与下壳体是交错布置的,如E处所示。上壳体下端包围住下壳体上端,由上壳体下端材料本身厚度构成的平台,代替传统的焊接翻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7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组的水箱
- 下一篇:适用于人造板行业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