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8010.7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0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D25/00 | 分类号: | A43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鞋 用压底机 加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在进行鞋体组件间的压合黏贴时,能随鞋体的造型不同改变形体,并因此与鞋体产生密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密贴加压状态,使各鞋体组件间具有更佳的加压黏合效果的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鞋程序中,会透过一压底机的加压,将特定的鞋体组件加压黏合,以令各鞋体组件间能够确实黏合。
综观目前业界所使用的压底机结构可参中国台湾公告第561832号「制鞋用压底机改良」新型专利案、第M247040号「压底机压底板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第M273990号「制鞋机压底机之上压装置」新型专利案、以及M300052「制鞋压底机之侧压装置」新型专利案。在上述各新型专利案中,其不论是鞋体底部的压掣结构或是侧边的压掣结构,均是由一个或数个加压块体配合对应的压缸所构成。然而,这些压底结构在实际使用上却仍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失;即因鞋体本身会因男鞋、女鞋、童鞋、甚至造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加上鞋体本身为一具有弧曲弯度的构造,因此,当以一个或数个加压块压抵鞋体时,加压块的表面会因为无法因应鞋体的弧曲弯度而与鞋体间形成间隙,因此在加压块无法与鞋体完全密贴的情形下,将造成鞋体组件间的压掣黏合效果不佳,导致日后各鞋体组件易于脱落分离的情形。
后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因鉴于上述各专利案的缺失,故而提出一种压底机的加压垫结构(参见中国申请案号第200920179908.8号)。其主要透过对应鞋体任意一面的塑形基材的柔软性以及其内部众多的颗粒元件随受力方向移位的特性,当以动力源推送该加压垫贴靠鞋体进行压底作业时,该加压垫便能随鞋体造型的不同,改变形体并因此与鞋体密贴。
然而该案在实际进行加压动作时,发现由于对应鞋体的面只设一个塑形基材,因此,若鞋体的各面的造型落差太大,将会因为受限于塑形基材本身的可塑性,造成塑形基材无法完全与鞋体密贴,影响该加压垫的加压效能。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再次提出一种能确实与鞋体密贴的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以改善上述各压底机在实际使用上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该加压结构具有在进行鞋体组件间的压合黏贴时,能随鞋体的造型不同改变形体,并因此与鞋体产生密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密贴加压状态,使各鞋体组件间具有更佳的加压黏合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其包括:
多个塑形基材,所述塑形基材为软性材质,并具可塑性,其对应设置在鞋体的任意一面,且使每一个塑形基材仅对应鞋体的任意一面的其中一段,而每一个塑形基材的内部均具有一中空空间;多个颗粒元件,装设在各个塑形基材的中空空间内;
多个动力源,每一个塑形基材至少分别对应设置一动力源,以分别推动各个塑形基材移位。
其中,该塑形基材选自橡胶或硅胶。
其中,颗粒元件选用钢珠或砂,当颗粒元件的粒径越小时,该加压垫与鞋体间的密贴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该加压结构包括多个塑形基材、装设在各个塑形基材内部的多个颗粒元件、以及分别推动各个塑形基材移位的动力源;据此,借由对应鞋体的加压结构设有分别以多个动力源驱动加压的塑形基材,与该塑形基材的柔软性及其内部多个颗粒元件随受力方向移位的特性,可令该塑形基材能随鞋体造型的不同,改变形体并因此与鞋体密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结构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结构装设在压底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结构装设在压底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结构进行压底作业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结构进行压底作业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加压结构 11 塑形基材
12 颗粒元件 111 中空空间
13 动力源 2 压底机
21 机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制鞋用压底机的加压结构1包括多个塑形基材11、装设在各个塑形基材11内部的多个颗粒元件12、以及与各个塑形基材11对应设置并分别推动各个塑形基材11移位的动力源13;其中:(以下一并参见图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力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共享平台的滤波结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