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闹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8710.6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8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群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群芳 |
主分类号: | G04G9/02 | 分类号: | G04G9/02;G04G9/08;G04G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闹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闹钟,更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液晶显示屏的闹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传统的数字闹钟已经熟悉,传统的数字闹钟一般既可以用做钟表,又具有闹铃的功能。当用户需要修改时间时要按很多次,操作复杂,而且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对应的格栏相对较小,或闹钟所显示的字体小,老年朋友尤其是在视力等各方面身体机能退化的情况下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老年朋友使用、便于调节和显示清晰的新型闹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闹钟,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端、控制端、显示端和电源输入端,所述的输入端包括一可变电阻器,所述控制端采用Mcu控制芯片,所述显示端采用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其中,所述模拟部分包括外圈模拟分针的60等分块和内圈的模拟时针的12等分块。
优选的,所述可变电阻器外接一调节旋钮,可变电阻器的阻值随调节旋钮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滑动端连接到Mcu控制芯片。
优选的,所述控制端设有若干并联连接于Mcu控制芯片的按键开关。
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屏设有2个三极管和2个发光二极管,其中,每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一电阻器串联后连接于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基极通过一电阻器分别与Mcu控制器控制芯片的2个控制口连接,发射极接地,2个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于电源。
优选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屏的数字部分包括当前时间显示和闹铃时间显示。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输入端设有USB接口。
由于模拟部分包括外圈模拟分针的60等分块和内圈模拟时针的12等分块,在控制端Mcu的驱动下模拟部分清晰的显示出当前时间,并辅以颜色区格,而且配合数字部分显示,使老年朋友非常容易辨认当前时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显示清晰等优点,为老年朋友生活带来便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闹钟的结构图;
图2是LCD的显示示例图;
图3是新型闹钟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图3中LCD显示屏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控制芯片U1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控制芯片U1与旋钮输入、按键开关等的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电源输入端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闹钟,该闹钟组成包括依次连接的旋钮输入、Mcu控制器、液晶显示屏(LCD)以及供电的电源输入。图4中LCD与图5中的控制芯片(U1)的LCD驱动端口的引脚对应相连,驱动LCD以显示相应的内容。U1的另外两个控制口(P92,P93)通过电阻器R2、R3分别与三极管Q1、Q2的基极相连,Q1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4连接后再与发光二极管(LED1)连接,Q1的发射极接地,Q2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5连接后再与发光二极管(LED2)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LED1,LED2的另一端并联于电源。当前显示如果是时间,则P92输出高电平,P93输出低电平;如果当前显示是闹钟,则P93输出高电平,P92输出低电平,分别控制Q1和Q2来打开与关闭LED1和LED2。
图6中的按键开关S2、S3、S4一端并联与图5中U1的PC0相连接,S2、S3、S4的另一端分别与U1的P74,P75,P76相连;按键开关S6、S7一端并联连接于U1的引脚PC1,S6、S7的另一端分别与U1的P74,P75相连;按键开关S10与U1的引脚P8/RESET连接,控制复位。U1的P74,P75,P76端口输出键盘扫描信号,当有按键开关按下后,U1的PC0和PC1检测到扫信号。通过预设定的程序执行相应的功能,比如按下S2后进入设置模式,用户就可能设置时间和闹钟等。如图6,另外还设有为芯片提供电源的电路。
图7中是外部电源输入部分,外部5V的电源通过J1输入到闹钟内部,经PTC限流保护后供给内部线路工作。图7中Vdd与图6中Vdd相连接,也与图4中Vdd相连接,给背光工作提供电流,同时与图3中旋钮输入端的Vdd相连。
电源输入端设有USB接口部分,除了使用电池供电外还可以直接从电脑等USB接口取电,只要将USB线接到插口上就可,打破了传统的仅用电池供电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群芳,未经陈群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8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