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音频接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9489.6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仕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02;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音频接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与外接音频接收装置(如耳机)连接的音频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频接口结构,一般都采用箱盖式结构,如专利03222799.X公开的一种音频接口装置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盖体、一防护外壳以及若干插脚构件,所述若干插脚构件安装到本体之上,盖体亦装配到本体之上,所述的本体包括底板、侧板、定位突块、若干热熔柱、固定孔和挡板结构等结构,所述盖体上设有贯通孔,所述的防护外壳设有顶板、收容孔、第一插脚侧板和第二插脚侧板、第二插脚侧板等,结构较为复杂。
现有通用的音频接口结构主要包括以下结构:与计算机连接的五根音频插脚构件,用于固定音频插脚构件的后置挡板和胶芯,设置于胶芯头部的用于连接外部音频端子的圆柱形空心铜头,以及设置于胶芯外部的金属外壳,现有的音频接口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
2、音频插脚构件之间存在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信号传输质量更好的一种计算机音频接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音频接口结构,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五根音频插脚构件,用于固定音频插脚构件的后置挡板和胶芯,设置于胶芯头部的用于连接外部音频端子的圆柱形空心铜头,以及设置于胶芯外部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头底端周边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内缘接触连接。
更好地,在所述胶芯的前端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铜头与金属外壳直接接触,有效地降低了音频插脚构件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装图。
图中,1音频插脚构件、2后置挡板、3胶芯、4铜头、5金属外壳、6凸台、7通孔、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和附图2,一种计算机音频接口结构,包括与计算机连接的五根音频插脚构件1,用于固定音频插脚构件1的后置挡板2和胶芯3,设置于胶芯3头部的用于连接外部音频端子的圆柱形空心铜头4,以及设置于胶芯3外部的金属外壳5,铜头底端周边设置有凸台6,金属外壳5的前端设置有与铜头4对应的通孔7,凸台6与通孔7的内缘接触连接,胶芯3的前端设置有凹槽8,凸台6嵌入所述凹槽8,所述凸台6的高度大于凹槽8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音频接口铜头4与金属外壳5互不接触的结构设计,通过凸台6将铜头4和金属外壳5相互连接,有效地降低了音频插脚构件1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仕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仕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9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缘导线的剥线机防夹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分线连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