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直纱道两级张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0210.6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方中锋;陈之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济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65H6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两级 张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纱线整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纱道两级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如烧毛机、倒筒机等需要大张力卷绕的纱线整理设备上,所用的张力控制装置通常是纱线通道在水平面上、靠张力垫片的重力沿竖直方向施力于纱线,这种方式对纱线的控制能力差,纱线的张力波动大、运行稳定性差、断头率高,既不能满足在倒筒机上对大张力纱线在卷绕过程中的张力控制,也不能满足在烧毛机上对纱线在烧毛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垂直纱道两级张力控制装置,用于需要大张力卷绕的纱线整理设备上,可提高控制纱线张力的能力和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垂直纱道两级张力控制装置,在张力器安装架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级张力调节器、第二级张力调节器,两级张力调节器结构相同,所述的张力调节器包括主轴,主轴的首端带有连接段和凸缘,紧挨着凸缘套装有固定盘,固定盘在盘座处与主轴固定连接在一起,从主轴尾端装入的瓷套管端面抵在固定盘上,依次装入的环形顶片、缓冲毡垫、内张力盘、外张力盘均套在瓷套管上,托盘自主轴的尾端装入抵住外张力盘以及瓷套管的另一端面,托盘被主轴尾端的紧固件固定,在固定盘的背面装有用销轴连接的拐角形的加力臂,销轴位于拐角处,加力臂的一端抵在环形顶片的外面,另一端是张力垫片支柱,在固定盘的背面还装有与张力垫片支柱顶端对应的弯钩形张力垫片存放支架。
在所述张力垫片支柱和张力垫片存放支架上放置有张力垫片。
在第一级张力调节器和第二级张力调节器之间设置有感丝器。
所述感丝器通过设置在第一级张力调节器固定盘背面的连接架安装定位。
在第一级张力调节器之前的张力器安装架上安装有导纱勾,在第二级张力调节器之后的张力器安装架上安装有导纱器,在第二级张力调节器和导纱器之间,设置有机械式清纱器。
所述机械式清纱器有一道由两块清纱板组对在固定板上形成的狭缝,机械式清纱器通过设置在第二级张力调节器固定盘背面的连接架安装定位。
所述导纱器包括支承套、导纱轮和导纱轮外套,用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
所述瓷套管、导纱轮均采用氧化锆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张力调节器,由内张力盘、外张力盘套在瓷套管上构成垂直纱线通道,张力垫片的重力经加力臂传递作用于环形顶片,再经缓冲毡垫传递至内、外张力盘,纱线运行平稳,张力可调控,缓冲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张力调节器,第一级张力调节器给纱线施以适当的张力后形成一个预张力,再经第二级张力调节器对纱线的张力进一步调整、平衡,两次张力调节后,纱线张力增大,缓冲作用明显,减少了纱线的断头率,提高了纱线运行的稳定性和感丝器对纱线监测的可靠性,对卷绕张力要求较大的高支纱,效果更明显;从而大大提高了纱线的工序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装有机械式清纱器,对纱线的接头、条干等实施控制,使进入烧毛、卷绕前的纱线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装有导纱器,使进入烧毛、卷绕前的纱线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满足了纱线整理设备如倒筒机、烧毛机等对纱线进行张力控制及稳定的需要,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廉、可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张力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机械式清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导纱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的两级纱线张力控制装置,在张力器安装架1上依次安装有导纱勾2、第一级张力调节器3、第二级张力调节器7和导纱器9,两级张力调节器结构相同,在第一级张力调节器3和第二级张力调节器7之间,设置有感丝器6,在第二级张力调节器7和导纱器9之间,设置有机械式清纱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济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济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