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0806.6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00 | 分类号: | E05F15/00;E05F15/10;E05D13/00;B60J1/17;B60J1/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玻璃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门窗玻璃大、负载较重的车门都是采用齿板叉臂式升降器或者液压式升降器。齿板叉臂式升降器金属件齿轮啮合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要求都较高,因此装配精度难以保证,升降困难,平稳性差且噪声大;液压式升降器相对齿板叉臂式升降器来说,性能优越,但是占有空间大,对车门的匹配困难,且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其目的保证装配精度、减小噪音,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长导轨、固定臂、升降臂、底座、电机、齿轮,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是蜗轮蜗杆机构。
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在蜗杆上轴向移动,所述的升降臂与蜗轮转动连接。
在所述的蜗杆的两端设有限位螺母。
所述的固定臂和升降臂铆接。
所述的固定臂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所述的固定臂和升降臂之间设有扭簧。
所述的滑块是长方体结构,所述的滑块在长导轨内滑动,滑块与长导轨过盈配合。
所述的滑块、固定臂和升降臂转动连接。
所述的玻璃升降器通过所述的底座和两个安装孔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传统的叉臂式升降器电机齿板式布置,涡轮蜗杆机构驱动提供动力更稳定,具有自锁功能,移动可靠,升降稳定,且噪声小。该升降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比较方便,与门窗玻璃联结稳定性好,调节玻璃的位置比较容易。该升降器可应用于各种汽车门窗玻璃升降,并对尺寸较大,弧度较大,质量较大的车窗玻璃升降具有良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滑块,2、长导轨,3、扭簧,4、固定臂,5、升降臂,6、底座,7、安装孔,8、限位螺母,9、蜗轮,10、电机,11、齿轮,12、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保证装配精度、减小噪音,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1、长导轨2、固定臂4、升降臂5、底座6、电机10、齿轮11,所述的玻璃升降器是蜗轮蜗杆机构。
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9在蜗杆12上轴向移动,所述的升降臂5与蜗轮9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轮蜗杆机构驱动提供动力更稳定,具有自锁功能,移动可靠,升降稳定,且噪声小,所述的蜗轮9在蜗杆12上轴向方向移动,径向限制转动。
如图1所示,在所述的蜗杆12的两端设有限位螺母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蜗杆12两端的限位螺母8限制调节蜗轮9的行程。
如图1所示,所述的固定臂4和升降臂5铆接。
所述的固定臂4与底座6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的固定臂4和升降臂5自由转动,所述的固定臂4和底座6自由转动。
如图1所示,在所述的固定臂4和升降臂5之间设有扭簧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长导轨2与蜗杆12之间距离较小时起到增力作用,克服升降时举升力的大幅度变化。
如图1所示,所述的滑块1是长方体结构,所述的滑块1在长导轨2内滑动,滑块1与长导轨2过盈配合。
所述的滑块1、固定臂4和升降臂5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质量较重的玻璃,长方体结构的滑块1的变形量较小,在长导轨2内的阻力小,因此运行更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的玻璃升降器通过所述的底座6和两个安装孔7固定安装在汽车车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底座6、两个安装孔7三点的位置,可以调节玻璃升降状态,提高玻璃升降的平稳性,调节蜗杆12上的限位螺母8,可以调整玻璃升降的行程,并惊醒上下止点的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