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元式幕墙框架组框用承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0879.5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夏占文;吕洋;沈德文;辛光;高闯;康永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16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幕墙 框架 组框用 承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单元式幕墙”用的承载装置,特别是一种在生产线上利用机械设备实现单元框自动升降的单元式幕墙框架组框用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建筑幕墙技术的发展,其幕墙结构正由框架式结构逐渐转变成单元式结构。我国生产单元式幕墙的生产线的配套设备相对落后,费工、费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永恒课题。现在幕墙行业生产的单元框,其组框工序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即通过不断变换人体的高度和操作姿势以适应对单元框进行组装的需要,利用人工装卸的方法两个人用力才能将组合好的单元框从生产线的上个工序转到下个工序。其工装是采用简单的钢货架或手推小货车,这两种简单工装都无法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要求,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易疲劳,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会使整个单元生产线存在零散无序、浪费人力资源、周转单元框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式幕墙框架组框用承载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生产线的配套设备相对落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易疲劳,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合理,使整个单元生产线的结构紧凑,位置调整方便,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显著提高生产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该单元式幕墙框架组框用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框架的支撑体和组装其上的升降平台及驱动装置,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支撑体上部固定有托辊组件,所述升降平台活动组装在支撑体上,利用驱动装置的升降齿条及其驱动轮组带动升降,并使所述升降平台下降后的台面低于所述托辊组件的托辊顶部所在平面。
所述升降齿条的两侧设置尼龙导向装置,并使所述升降齿条与升降平台连接的顶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支撑体的底部设置高度调整座。
所述支撑体的侧面设置工具箱和电源插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上部组装有托辊组件和利用驱动装置的升降齿条及其驱动轮组带动的升降平台,所以其结构设计合理,使整个单元生产线的结构紧凑,单元框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前、后和上、下两个方位的运动方式,实现整个单元生产线的连续性。升降平台由升降控制按钮控制实现高度变化,位置调整方便,无需人工操作,这样满足了不同的操作人员、不同的单元框生产时的需要,改变传统地由操作人员去变化工作高度来适应的方式,而成为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条件进行工作台面高度的调整,操作人员可以保持自身最佳的工作姿势,使得单元框架的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因升降平台下降到最低位置后的台面能够低于托辊组件的托辊顶部所在平面,故当升降平台降到最低点时,托辊组件将成为最高的工作平面。这样用一个人轻松推动就能够方便快速地将“组合好的单元框”从生产线的上个工序转到下个工序,改变传统的两个人用力搬运转序的工作方式,使整个单元生产线的结构紧凑、分布合理,并且省时、省力,显著提高生产的效率及产品的质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饰效果及控制面板和工具箱的端面图。
图中序号说明:1驱动电机、2涡轮减速机构、3升降平台、4托辊组件、5支撑体、6升降齿条、7高度调整座、8限位开关、9驱动轮组、10升降控制按钮、11电源插座、12工具箱、13电控箱、14滚轮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电焊机的节能器
- 下一篇:一种高纯度的钼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