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在汽车左后门上的后视镜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0988.7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兴;王树超;陈效华;赛影辉;张亮;尹海云;杜俊博;王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汽车 门上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左后门上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作为汽车发明以来最为传统的后视工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只眼睛”,它的作用主要反映了汽车后方、侧方、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扩大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一般安装在汽车前门两侧或车顶棚的前方、车前窗的顶部,给驾驶员使用。
乘坐轿车时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坐在汽车左后方座椅的乘客要下车,如果没有提前向车后观察是否有行人或车辆,贸然开门的话,很容易使左后方行人或车辆与车门相撞,尤其在拥挤的道路上。这种情况下,此位置乘客观察后方,一般是通过车门窗玻璃或后挡玻璃向外望,而通过车门玻璃向外望,视角偏小,后面很大一部分区域是看不到的,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后挡玻璃向外看需要将头向后转,如果正好后面放置些杂物的话,正好将视线遮挡,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在汽车左后门上的后视镜,其目的方便乘坐在汽车左后方座椅上的乘客安全下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安装在汽车左后门上的后视镜,包括架框导槽、架框和设置在架框内的镜片,在汽车左后门的车门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的车门本体铰接的活动车门,所述的活动车门与连杆铰接。
所述的后视镜是伸缩机构,包括电机、摆杆,所述的电机和摆杆固定连接,摆杆和连杆活动连接。
所述的架框与活动车门铰接。
所述的活动车门与连杆的铰接点设置在架框与活动车门的铰接点上方。
所述的后视镜在水平线上的位置与前门后视镜在水平线上的位置错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满足了汽车左后方乘客的安全下车,后视镜可以由驾驶员位置和左后方座椅上实现控制,可以自由实现伸缩,实用且不影响汽车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镜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镜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车门本体,2、电机,3、摆杆,4、连杆,5、架框导槽,6、架框,7、镜片,8、活动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方便乘坐在汽车左后方座椅上的乘客安全下车。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安装在汽车左后门上的后视镜,包括架框导槽5、架框6和设置在架框6内的镜片7,在汽车左后门的车门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的车门本体1铰接的活动车门8,所述的活动车门8与连杆4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影响原有汽车实用功能及美观的情况下,为汽车左后方乘客安全下车提供良好的帮助。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的后视镜是伸缩机构,包括电机2、摆杆3,所述的电机2和摆杆3固定连接,摆杆3和连杆4活动连接。
所述的架框6与活动车门8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这种后视镜开关闭合时,电机2开始工作,带动摆杆3偏转,摆杆3再带动连杆4工作,连杆4将力传递到连杆4与活动车门8的铰接点,活动车门8便会绕轴销转动,将活动车门8打开一定角度,与此同时,活动车门8的转动,会带动架框6在架框6与活动车门8的铰接点旋转,并且架框6在架框导槽5中滑动,此过程实现了架框6展开,从而带动了镜片7的展开;闭合原理一样,闭合后,整个伸缩机构缩进汽车车门本体1内部,架框6与导槽5重合,实现了自由伸缩,既美观又实用。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的活动车门8与连杆4的铰接点设置在架框6与活动车门8的铰接点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架框6在展开与连杆4的运动范围干涉。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的后视镜在水平线上的位置与前门后视镜在水平线上的位置错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所述的后视镜阻碍前门后视镜的视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书广告平台
- 下一篇:同步带传动的电动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