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罗马帘内拉绳隐藏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2460.3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3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宗福 |
主分类号: | A47H23/00 | 分类号: | A47H23/00;A47H23/04;A47H3/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66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马 拉绳 隐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上收下放的罗马帘。
背景技术:
窗帘在现代居室中,主要在于提供遮阳与保护隐私之作用,如习用的罗马帘、卷帘等,其中,罗马帘具有高贵亮丽的外形,视觉效果显著,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罗马帘主要包括罗马帘体,该帘体上端固定于上轨,下端垂放,帘体后侧面设有拉绳,拉绳一端固定于帘体下端,另一端由下往上依次穿过帘体后侧面上的环,最后穿入上轨的拉绳制动件后垂放在帘体的一侧,以供使用者来拉动,达到由拉绳的拉动而使帘体往上收合或向下垂放。然而,如图1所示,传统的罗马帘,其位于帘体后侧面的拉绳为裸露状态,由于拉绳上下端相对限制,中段外露部分则形成环套,极易发生小孩好奇玩耍给套勒脖子之情况,造成小孩窒息,安全性不足。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罗马帘结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提高安全性的罗马帘内拉绳隐藏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安全性的罗马帘内拉绳隐藏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罗马帘内拉绳隐藏结构,包括罗马帘体及拉绳,于罗马帘体的背面设有一蜂巢帘,蜂巢帘与罗马帘体联动,拉绳隐藏穿设于蜂巢帘内。
上述方案中,蜂巢帘与罗马帘体之间以嵌扣连接形成联动,即在罗马帘体的背面设有穿孔环,穿孔环伸入蜂巢帘内,一杆体横向穿入蜂巢帘并穿过穿孔环,实现罗马帘体与蜂巢帘卡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拉绳隐藏穿设于蜂巢帘内,无外露,避免其套勒脖子,使用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易组合,罗马帘体与蜂巢帘结合紧凑,形体大方、时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罗马帘内拉绳隐藏结构,包括罗马帘体1及拉绳2,罗马帘体1上端固定于上轨5,下端向下垂放,于罗马帘体1的背面设有一蜂巢帘3,蜂巢帘3与罗马帘体1联动,拉绳2隐藏穿设于蜂巢帘3内,拉绳2上端穿入上轨5内并穿过上轨内的拉绳制动器,然后垂放在罗马帘体1的一侧,以供使用者操作。罗马帘体1、蜂巢帘3及拉绳2的下端均固定在下轨上,达到拉绳2上拉时,拉起罗马帘体1及蜂巢帘3,实现收合。
图2、3所示,蜂巢帘3之断面为多个多边形依次连接造型,每个多边形内部中空,拉绳2可完全隐藏穿设于蜂巢帘3内,在使用时,拉绳2不会裸露在外,因而也就不会发生孩童拿来玩耍所造成的拉绳套勒脖子之情况,安全性更好。
图3、4所示,蜂巢帘3与罗马帘体1之间以嵌扣连接形成联动,即在罗马帘体1的背面设有穿孔环11,穿孔环11伸入蜂巢帘3内,一杆体4横向穿入蜂巢帘3并穿过穿孔环11,实现罗马帘体1与蜂巢帘3卡扣在一起。该结构简单,易组装。使用时,拉绳2上拉,罗马帘体1与蜂巢帘3一起上收,而杆体4与穿孔环11配合相对卡接罗马帘体1与蜂巢帘3,可使两者上收同步,收拢顺畅、平整。同样,当下放罗马帘体1与蜂巢帘3时,杆体4与穿孔环11的结构可确保罗马帘体1与蜂巢帘3动作更协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宗福,未经林宗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