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2626.1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范圣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圣甫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折叠 电动车 | ||
1.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由车体、前轮组件、后轮组件、车把组件、座架组件、电池部件组成,其特征是:车体是由车骨架与附在车骨架上顶和四周的布组成并形成的一个空腔结构,车骨架的上顶部具有凹槽结构,在凹槽的两侧上设有滑槽,在车骨架上设有三组卡合机构,在折叠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车把组件可折叠在车体的腔体中,座架组件的座支架的杆体可嵌入到车骨架的上部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两个前轮并排连接在前轮支架上构成前轮组件,前轮组件的两个轮子之间的空间是敞开的,前轮组件可绕转折叠在车体的腔体中,折叠在车体腔体中的前轮组件可包容折叠在车体腔体中的后轮组件,在拖拉状态时,两个前轮作为拖轮使用,在车骨架两侧内侧的一对卡合机构(C)支撑前轮组件以便于拖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两个后轮固定在电动机上并与后轮支架连接构成后轮组件,后轮组件通过后轮支架与车体的车骨架的后下部铰连,并与后轮支杆连接形成骑行时稳定的支撑状态,后轮组件可绕转与车骨架后下部铰连的轴折叠在车体的腔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车把组件主要包括左把手、右把手、两个把手支杆、把手折叠控制滑动件、车把音叉形上杆体、车把下杆体;左把手和右把手分别与车把音叉形上杆体的U型两端相铰连,两个把手支杆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相铰连并与把手折叠控制滑动件铰连;把手折叠控制滑动件在车把音叉形上杆体U型管上下滑动,控制两个把手的同时折叠与展开,在把手折叠控制滑动件中有一组卡合机构,在车把音叉形上杆体U型管上有两组卡位对车把组件的两个把手在展开和折叠时起卡合定位作用;车把音叉形上杆体与车把下杆体相铰连,并在铰连处有一组卡合机构,车把音叉形上杆体与车把下杆体可绕转它们之间的连接轴折叠和展开,在展开时,通过铰连处的卡合机构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在车骨架的前部连接一个前轴部件,其作用是为了便于前轮组件的转向和折叠,在前轴部件的中部有一个穿孔,用于连接前轮组件的前轮支架的上端,在前轴部件穿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为了将车把组件、前轴部件、前轮组件整合在一起,设计一个连接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的下部套住前轴部件,前轴部件的穿孔与前轮组件的前轮支架的上端连接,车把组件的下杆体与连接控制组件连接,同时车把组件的下杆体的下端与前轮支架的上端相接触并控制前轮组件的左右转向;连接控制组件中有两组卡合机构,一组卡合机构通过前轴部件上的两个定位孔控制前轴部件与连接控制组件固定与转动,另一组卡合机构控制车把组件在连接控制组件中的固定与转动,在骑行状态时,车骨架前部的一组卡扣机构(A)将连接控制组件与车骨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鞍座与座支架连接构成座架组件,座架组件的座支架的下端与车体的车骨架的后部相铰连;设计一个座架支杆,座架支杆的一端与座支架的中部铰连,另一端的两个叉支与车骨架的上顶部的凹槽两侧的滑槽相卡合;在骑行状态时,座架支杆被车骨架上的卡合机构(B)所固定,座架组件通过座架支杆与车骨架呈稳定的支撑状态;在拖拉状态和完全折叠状态时,座支架的杆体可嵌入到车骨架的上部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电池部件固定车体的腔体内部,与车骨架内部后上方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电动车,其特征是:两个脚踏板位于车体的腔体内部与车骨架下部两侧的内侧相铰连,在骑行状态时,两个脚踏板向里转动成水平状态,在拖拉状态和完全折叠状态时,在后轮组件的驱动下,两个脚踏板通过与车骨架两侧的铰连轴向上转动并贴近两侧,并将车骨架周围的布顶起,与车骨架和布一起形成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圣甫,未经范圣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6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