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配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辅助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2687.8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9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贤 |
主分类号: | A45B3/00 | 分类号: | A45B3/00;A45B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配杖杆 定位 放置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杖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适配手杖、拐杖等杖杆使用的辅助器。
背景技术:
手杖、拐杖等辅助性杖杆,是用于辅助使用者行走者。可分有直杆式和折叠式,尤其是折叠式,其可折收缩短长度,达到更为方便携带、储存及运输包装等,因而使用也相对较多。直杆式杖杆和折叠式杖杆在使用时均为长条杆体形态,而在使用间隙,使用者一般只能依靠斜靠方式放置杖杆,但又由于定位不足,斜靠的杖杆会自动滑落,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对于折叠式杖杆,不使用时,一般会折叠收存,折叠收存需要收束器辅助束缚相互折叠的杆段,收束器为单独配件,较为易丢,有时出现没有找到收束器而影响杖杆折叠收存事宜。
于是,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杖杆使用上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适配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辅助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适配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辅助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配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辅助器,包括一安装座和一U形套,安装座活动连接在杖杆上;U形套铰接于安装座上,U形套之中部镂空,用于套合折叠后之杖杆,于U形套之相应侧缘上设有锯齿。
所述安装座为一C形,C口具有涨收弹性。
所述U形套为一U形体,端口处的左右侧臂包夹安装座,并铰接连接。于U形套的外伸端上还设有凸点。
安装座上还系接有一手带,方便携带,同时在安装座上还设有相应的定位部,以达到某一方向上限制U形套的相对转动幅度。
本实用新型以安装座套接杖杆,且采用C口活动套接,具有拆装特性,连接相当方便、快捷;U形套铰接于安装座上,可实现相对转动,可利用U形套之中空套合折叠后之杖杆,达成束缚相互折叠的杆段,方便折叠收存,且U形套与安装座连成一体,不易丢失;也可利用U形套之相应侧缘上的锯齿挂接在台面等相应平面上,实现悬挂或挂持,方便杖杆定位放置,即可实现杖杆竖立放置,给使用上更能因地制宜的放置杖杆,更轻便。当然,也可斜靠放置杖杆,这时还可利用U形套外伸端上的支顶凸点配合定位,达到多点支撑定位,这样,斜靠的杖杆也就不会自动滑落,斜靠稳定,克服现有之类似使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改善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不足,达到更便利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杖杆上的示意图;
附图3、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杖杆定位放置的示意图;
附图5、6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杖杆折叠放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适配杖杆定位放置及收折放置的辅助器,包括一安装座10及一U形套20,两者铰接连接形成一体。安装座10活动连接在杖杆40上,可沿杖杆40做高度调整;U形套20一端铰接于安装座10上,U形套20之中部镂空,形成椭形套孔,用于套合折叠后之杖杆,达到束缚相互折叠的杆段,方便折叠收存。于U形套20之相应侧缘上设有锯齿21,利用锯齿21挂接在台面等相应平面上,实现悬挂或挂持,方便杖杆定位放置,即可实现杖杆竖立放置,给使用上更能因地制宜的放置杖杆,更轻便。
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10为一C形,C口具有涨收弹性,采用C口活动套接杖杆,具有拆装特性,连接相当方便、快捷。U形套20的端口处的左右侧臂包夹安装座10,并铰接连接,实现两者相对转动,于安装座10上还设有相应的定位部11,以达到某一方向上限制U形套的相对转动幅度。在U形套20的外伸端上还设有凸点22,以及在安装座10上还系接有一手带30,手带30通过环形扣连接,安装座10上开设有连接孔12,以配合系接。手带30可方便使用时套在手腕上,增加杖杆使用和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贤,未经李明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2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