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灌浆单流碰压座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3918.7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0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翟亚锋;张新文;郭建军;杨睿;孙澜江;王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单流碰压座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采分级固完井自灌浆技术领域,是一种自灌浆单流碰压座。
二、背景技术
浮箍是固井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固井时将浮箍接入套管串中,在下套管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灌浆,由于套管内外压差的原因,易造成浮箍内的单流阀体被挤毁,当固井碰压后,由于浮箍内的单流阀体被挤毁,水泥浆倒流入套管内,严重影响固井质量。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灌浆单流碰压座,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浮箍内的单流阀易被挤毁而影响固井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自灌浆单流碰压座,包括本体、胶塞座、阀座和阀体、压缩弹簧和托环;在本体内固定安装有阀座,在阀座上方的本体内通过剪切销钉固定安装有胶塞座,在胶塞座轴向上有通孔,在胶塞座与阀座之间的本体上有至少一个的内外相通的进液孔,在阀座的下方有阀体,在阀体的上部固定有阀球,阀球座在阀座的锥形中心孔上,在阀体的下部外侧套装有托环,托环与本体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托环的中部有凸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装在凸台上,压缩弹簧的上端套装在阀体的上端并顶紧在阀球的底部上,在凸台外侧的托环上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阀座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本体内。
上述阀座与本体之间可安装有密封圈。
上述托环可通过螺纹与本体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胶塞座与本体之间可安装有密封圈。
上述进液孔可为4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井内液体可自动由进液孔流入套管内,不需要灌浆,使得套管内外压力平衡,避免其单流阀体被损坏,不仅节约了施工时间,也不会影响固井质量。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胶塞座,3为阀座,4为阀体,5为压缩弹簧,6为托环,7为剪切销钉,8为通孔,9为进液孔,10为阀球,11为凸台,12为密封圈,13为出液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自灌浆单流碰压座包括本体1、胶塞座2、阀座3、阀体4、压缩弹簧5和托环6;在本体1内固定安装有阀座3,在阀座3上方的本体1内通过剪切销钉7固定安装有胶塞座2,在胶塞座2轴向上有通孔8,在胶塞座2与阀座3之间的本体1上有至少一个的内外相通的进液孔9,在阀座3的下方有阀体4,在阀体4的上部固定有阀球10,阀球10座在阀座3的锥形中心孔上,在阀体4的下部外侧套装有托环6,托环6与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托环6的中部有凸台11,压缩弹簧5的下端套装在凸台11上,压缩弹簧5的上端套装在阀体4的上端并顶紧在阀球10的底部上,在凸台11外侧的托环6上有至少一个的出液孔13。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自灌浆单流碰压座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阀座3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本体1内。
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阀座3与本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2。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托环6通过螺纹与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胶塞座2与本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2。
如附图1所示,根据需要,进液孔9可为4个。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将本实用新型按设计接入套管串内,在下套管过程中,不需要灌浆,井内液体可自动由自本体1上的进液孔9流入本体1内,然后压开阀球10通过出液孔13进入到套管内,实现自灌浆,使得套管内外压力平衡;当替浆时,替浆胶塞行至胶塞座2的上端面,这时压力升高,当达到一定值时,剪切销钉7被剪断,替浆胶塞推动胶塞座2下行,将本体1上的进液孔9封住,这时阀球10顶在阀座3的锥形中心孔上形成密封,防止了水泥浆倒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3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喷井防喷管捞油装置
- 下一篇:变径短节连接式油管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