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件堵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5474.0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焦发兆;焦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同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F16L55/179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王挺 |
地址: | 246005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管道抢修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件堵漏器。
背景技术
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自来水管、燃气管、蒸汽管以及石油化工输送管道,这些管道均有可能因维护不当、地质沉陷以及外力撞击等原因而发生渗漏或破损,在抢修时往往使相关区域的管网停止工作,放掉管内液体,并将管道的渗漏处锯开换掉,影响范围广,抢修工作量大,造成的损失也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件堵漏器,其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抢修工作量小且有利于节省抢修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件堵漏器,包括两对置安装的壳体,两个壳体互相对合以形成包覆在管接头处的空腔,壳体的远离管接头处的侧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法兰边,两个壳体的相对合的法兰边上均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螺栓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当管道或管道接头处发生渗漏时,只需要将两壳体对合在管道的渗漏处或管道接头处,并使螺栓穿过法兰边上的螺栓孔,再将螺栓用螺母紧固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抢修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管网停止工作,因此影响范围小且抢修工作量小,有利于降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管接头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5是用于管道弯头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5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9是用于管道弯头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12是图9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8、12所示,一种管件堵漏器,包括两对置安装的壳体10,两个壳体10互相对合以形成包覆在管接头处的空腔,壳体10的远离管接头处的侧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法兰边11,两个壳体10的相对合的法兰边11上均设置有贯穿壳体的螺栓孔12。
所述的壳体10呈弯头状或三通状或四通状,以有利于壳体包覆在管道的各种可能发生渗漏的地方。
如图1、2、4所示,所述的壳体10沿其所包覆的管道径向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壳体10中部的横截面的内径大于壳体10端部的横截面的内径,也即壳体10的中部呈凸起状,这样两个壳体10互相对合形成的空腔较大,有利于将管接头包覆在内以实现对管道的良好密封。同样,图5、8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管道弯头处的良好密封,图9、12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管道三通处的良好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壳体10关于二者包覆的管道的中轴线轴对称,也即包覆在管道上的两个壳体10是完全一样的,有利于生产制造和维修保养。
所述的法兰边11可以设置为间隔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1~12所示,所述的法兰边11自壳体10的一端连续延伸至壳体10的另一端,相对合的两个法兰边11的各自的对合面上均设置有凹槽13,所述的螺栓孔12排布在凹槽13中或者凹槽13远离管道的一侧。
所述的壳体10的端部的朝向管道的一侧设置有半环状的凹部14,壳体10的两端部的凹部14与两侧法兰边11上的凹槽13依次相连,构 成一个完整的密封环路。
所述的凹槽13与凹部14组成的密封环路上嵌设有密封条,敷设在凹槽13的螺栓孔12之处的密封条上设置有通孔。
实际安装时,将密封条嵌设在凹槽13和凹部14构成的密封环路中,并使密封条上的通孔与凹槽13上的螺栓孔12对应放置,也即使密封条上的通孔与螺栓孔12互相连通;然后将两壳体10沿管道渗漏处的外侧面敷设并使两壳体10上的法兰边11互相对合,此时两壳体10对合形成的空腔便将管道的渗漏处严密的包覆起来;再使螺栓穿过法兰边11上的螺栓孔12,并将螺栓用螺母紧固使两壳体10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即可,此时密封条紧紧地压覆在管道的外侧面,以防止水压较高时壳体与管道的接合处发生渗漏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栓孔12为方形,易于穿过且便于加工。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抢修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管网停止工作,因此影响范围小且抢修工作量小,有利于降低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同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同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5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架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带压堵漏液压夹管阻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