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式冲洗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6854.6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关庆民;居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庆民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37106 | 代理人: | 李效宁 |
地址: | 2731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冲洗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冲洗引流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
背景技术:
脓胸是胸外科常见病及手术并发症之一,包括慢性及急性脓胸。随医疗技术进步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目前脓胸的发病逐渐降低,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用敏感抗生素,充分胸腔引流,促使肺尽早膨胀及消灭胸内残腔,尽量避免形成慢性脓胸。目前治疗脓胸的主要措施是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1)单纯持续引流术,即将引流管置入胸腔,使脓液沿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目前胸外科常用胸腔引流管,其带鱼口形状的一端系置入胸腔内的部分,另一端接胸腔负压引流瓶;(2)在脓腔高处另置冲洗管行胸腔冲洗。前者对胸外科常规手术后的引流基本可以达到目的,但常常引流不彻底,对于脓胸等一些胸腔内有感染的患者引流效果差,患者恢复慢,甚至导致慢性脓胸,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而后者则由于胸壁要做两个切口,痛苦大,且有时不方便患者下床活动,不利于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冲洗引流管,解决目前常规单纯引流易导致引流不彻底,而另置冲洗管需要另做切口之间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胸腔闭式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由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三个管口连通构成的三通Y型接管;Y型接管的第一口与引流管后端连通;第二口密封一个中间有孔的硅胶塞,有一条冲洗管穿过硅胶塞中间孔并从Y型接管的第一口引出置入引流管内;第三口为接胸腔负压引流瓶的连接口。
首先应用超声或CT行脓腔定位,根据脓胸位置做胸壁切口,先将引流管前端置入胸腔,根据脓腔的大小调整置入引流管的长度,确认无误后以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将Y型接管分别与引流管、胸腔负压引流瓶及冲洗管连接妥当,冲洗管置入长度,我们常使其前端置于引流管前端后约3cm~6cm,以利于脓腔的冲洗。置管后首先应以内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直至冲洗液体清晰,此后即以内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200ml~500ml每天冲洗两次,约1~2周后大部分患者冲洗液即逐渐清晰,如引流量较少,可采取逐渐退管的办法拔除引流管。由于冲洗管的作用,可使在持续胸腔引流的同时给脓腔一个持续冲洗作用,使胸腔内脓性液体及时在冲洗水流的作用下沿引流管引流出,减少纤维组织的沉着,避免形成慢性脓胸,从面减少脓液吸收所导致的中毒症状,利于患者恢复。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保持通畅引流的同时,对胸腔进行持续冲洗,使胸腔内的感染性积液及纤维样组织及时顺利引流至体外,减轻中毒症状,促进肺的复胀,利于脓腔闭合,避免形成慢性脓胸,促进疾病恢复。与现在常规采用的单纯引流技术相比能使引流更加彻底,缩短引流时间,较快治愈患者,减轻患者负担。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有一条引流管1,引流管1前端有侧孔;另有一个由第一口A、第二口B、第三口C三个管口连通构成的三通Y型接管2;Y型接管2的第一口A与引流管1后端连通;第二口B密封一个中间有孔的硅胶塞4,有一条冲洗管3穿过硅胶塞4中间孔并从Y型接管2的第一口A引出置入引流管2内,冲洗管3可以根据需要向引流管1内插入至引流管前方距离3~6cm处;第三口C为接胸腔负压引流瓶的连接口,与负压引流瓶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庆民,未经关庆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