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木地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6895.5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江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木 地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领域中的一种地面装饰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木地毯。
背景技术
对于地面装饰材料,大多数消费者都知道可以用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木复合地板、软木地板等块体拼装材料,以及PVC地毯、化纤地毯、纯羊毛地毯等整体铺装材料。这些地面装饰材料均存在一些缺点。块体拼装材料的缺点主要包括:(1)地板缝纳污、积水;(2)用水拖清洁保养时的渗水或高湿度使用环境,容易导致地板变形;(3)油漆和胶黏剂中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长久使用容易腐烂或虫蛀,(5)现有使用的地面装饰材料有水防滑性能很差。整体铺装材料的缺点主要包括:(1)纳污性强,难清洁,易滋生细菌和螨虫;(2)怕烟头烧伤,织、补恢复困难,护理保养要求高;(3)有水抗滑性差,不能用于高湿度、高温度环境。
具体来说,实木地板为整体木材,抗形变力小,所以铺装要求高,铺装不好易造成声响、变形、开裂;对环境的湿度要求高,易起拱、翘曲等变形;以及需经常打蜡、上油以保持其表面光泽和隔水、汽封闭性。强化木地板密度大,弹性小,故脚感差;可修复性差,一旦损坏,必须更换,引起色差。实木复合地板的小品牌产品因使用劣质胶而影响环保;由于结构复杂,质量差异较大,消费者不易鉴别内在质量。竹木复合地板与实木地板一样,最怕潮湿,影响使用寿命,限制使用区域。PVC地毯薄,所以对基础要求高,其材料软点低,怕烟头烧伤,均使用非天然材料,有污染风险,且燃烧后产生毒气,原材料着色性差,色彩不够丰富。化纤地毯以尼龙地毯居多,易产生静电、不耐热、易燃烧、易污染。纯羊毛地毯质地疏松,纳尘性强,清洁比较困难,蛋白质材料易产生水渍现象,易腐蚀,易虫蛀。
软木是栓皮栎树的保护层即树皮,俗称木栓、栓皮。软木的厚度一般为4至5厘米,优质的软木可达8至9厘米。软木每隔9年采剥一次,每栓皮栎树约可采剥10至12次。软木断面是呈六边形的蜂窝状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细胞内充满空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木栓质是一种羟基酸与酚酸的聚脂,化学性质相当稳定。由于这种特殊的细胞结构和化学成份使软木产品性能独特,有吸音、防火、防滑、防污染、防虫蛀、抗静电、隔热、绝缘、耐磨等特点。软木饰材有独特的艺术性及全天然图案,极受高档装修消费者青睐,既可作大面积装修,也可做艺术性点缀,是纯天然材料,有利于身体健康,符合人类环保需求。
目前市场上也销售有多种类型的软木地板。但是这些业已存在的软木地板存在如下一些缺点:(1)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中的软木直接裸露或仅有薄层油漆,木粒间空隙易嵌砂、积灰,漆膜易被砂划伤而破坏,不能水拖清理,故保养要求高;(2)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表面保护层耐磨性差,耐刺穿性差,易局部破坏;(3)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可修复性差,一旦损坏,必须整块更换;(4)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板材密度较高,影响软木材料高弹性和脚感舒适性能的充分发挥;(5)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中的软木材料着色性差,色彩单调;(6)目前已有的软木地板由于采用高档进口油漆面层和复杂的生产工艺,起点价格高,油漆面层与弹性基层不能协调变形,不但造成使用时漆膜破裂的严重后果,而且油漆面层掩盖了软木的细腻、保温、耐磨的表面性能,是对软木性能的极大浪费。
据于上述缺点,人们对软木地板望而却步,最理想、最环保、可再生的软木地板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软木地板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软木地板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显然这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 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软木地毯,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软木地板,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软木地板存在的不便与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软木地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加健康、安全、静音、环保、简洁、美观和低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江,未经杨旭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6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