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7027.9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从民;高广明;王为;高宝杰;朱育;冷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C21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管 高速 连续 感应 退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尤其涉及用于高精度铜盘管及空调内螺纹铜管的成品及管坯的光亮退火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高精度铜管,尤其是细径、薄壁、复杂齿形的高精度内螺纹铜管的精密的成型质量,对其退火晶粒度及内外表面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成卷退火工艺盘卷内外铜管晶粒度一致性差,很难保证精密成型的质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了“盘到盘”的铜管连续感应退火技术,即铜盘管在退火前被连续展开,之后在保护气氛下通过感应加热对展开状态的铜管进行连续退火,完成退火的铜管再被连续盘卷成铜盘管,从而简化工艺流程,节能降耗,提高退火效率,实现对退火晶粒度的准确控制,退火后铜管晶粒细小均匀,成型质量高。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现有的铜管连续感应退火装置的退火输入功率不足,故其退火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退火的铜管的长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其具有退火速度高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铜管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段,所述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还包括多个电源,每个所述电源各连接一组感应加热线圈,多组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依次相接的设置在所述感应加热段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使用多个电源分别驱动多组感应加热线圈,故其输入功率高,可采用更高的退火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的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的感应加热线圈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其具有退火速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铜管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段,所述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还包括多个电源,每个所述电源各连接一组感应加热线圈,多组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依次相接的设置在所述感应加热段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使用多个电源分别控制多组感应加热线圈,故其输入功率高,可采用更高的退火速度。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包括用于使所述铜管通过并对其进行退火的退火路径,所述退火路径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放料活套装置9、水平夹送及矫直装置6、外壁清洗装置10、垂直夹送装置7、感应加热段12、测温段15、保温段16、淬火冷却装置17、牵引张紧机构8、涂油装置19、弯管机构20。
本实施例的铜管高速连续感应退火装置还具有两个6~8kHz、500kW的中频感应电源23,每个电源23各自独立控制一组感应加热线圈13,两组感应加热线圈13在感应加热段12中依次相接(指在空间上串接,但不电连接),使铜管可连续通过两组感应加热线圈13;由于有两个电源,故其输入功率大,可满足600m/min的高速退火的功率输入要求,实现高速退火,提高退火效率;显然,电源23也可为三个或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7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