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58283.X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6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劲松;李哲;方芳;陈猷鹏;陈园;王春燕;龙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土床快渗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指改良后的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装置,特别适用于山区、丘陵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或微污染水体修复,属于环境保护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水质净化技术,其投资及运行费用为常规水处理技术的1/3-1/2,而且净化效果较好,既可替代常规处理,也可作为常规处理的深度处理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污水处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技术。
目前传统的人工快渗系统存在复氧不佳、氨氮去除效率不高、水力负荷低、易堵塞等缺点,且涉及小城镇或居民聚居区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装置的研究主要针对西北、华北等干旱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气候温暖、湿度较大的西南地区以及三峡库区的研究与应用则鲜见报道。三峡库区的乡镇多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形高差大,因而要求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能够适应山地特征,并充分利用地形。同时,由于库区乡镇大多数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应选择库区常见的、渗滤性能良好的土壤及其它渗滤介质,采用科学、合理又简单的构建方式,以及较少的人为干预,在基本保持渗滤土层中微生物的“天然”生长状态情况下,通过制订合理的运行参数,达到简易高效低耗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以适应三峡库区乡镇的经济、技术及管理水平,但是现有的人工快渗装置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复氧效果、氨氮去除率高、低投资、低能耗的人工土床快渗污水处理装置,本装置特别适宜山区、丘陵小城镇(如三峡库区小城镇)土壤及气候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快渗污水处理装置,其主体为快渗池,快渗池的底板设有防止污水渗漏的防渗漏层;在防渗漏层上设有承托层,防渗漏层和承托层之间设有渗排水管,渗排水管上设有渗排水孔,渗排水管从快渗池壁穿出,所述承托层由卵石层和陶粒层构成,卵石层在下,陶粒层在上;承托层上部为处理层,处理层为土壤和河砂构成的的土砂混合层,土壤和河砂的混合体积比为2~4:1;在处理层表面种植植物;快渗池表面为布水系统,布水系统由配水管和若干布水管构成,配水管的入口接污水,配水管的出口同时与所有的布水管连接,每根布水管上设有若干布水孔。
所述快渗池长4.0~16.0m,宽2.0~10.0 m,高1.4~2.0 m;所述卵石层高20~40 cm,卵石粒径为5~10 cm;陶粒层高10~20cm,陶粒粒径3~8mm;土砂混合层高70~120cm。
每根布水管上的布水孔和渗排水管上的渗排水孔均沿管的两侧斜向下方45°开孔,孔间距10~15cm,孔径φ5~10mm,管末端开口。
所述植物为具有水处理功能、根系发达、在潮湿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喜湿土壤植物。
在出水堰中设有高度可调节堰板,由堰板将出水堰分成两部分,渗排水管与出水堰其中一部分的下部相通,出水堰另一部分的壁上设有出水孔。
本快渗污水处理装置作为一个基本单元,根据地形坡度若干基本单元由高至低串联在一起,每一基本单元所种植的植物互不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强化复氧效果,氨氮去除率高,且具有较为稳定的运行状态,无需较高的管理水平,特别适合山区的技术水平。
2、可根据地势由高到低依次设置多个本装置串联运行,方便灵活。
3、由于在土床表面种植适应性好、具有水处理性能的、根系发达且美观的植物,既可增强土床内的复氧效果,提高出水水质,也可美化环境,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投资少、低能耗。本装置所选填料介质均为三峡库区常见介质,栽种植物也选择当地典型具有水处理性能的喜湿土壤植物,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所需投资少,可满足三峡库区内绝大多数乡镇的财力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2-图1中A-A剖面图,即装置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图1中B-B剖面图,即装置纵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1-底板;2-渗排水管;3-出水堰;4-堰板;5-出水孔;6-卵石层;7-陶粒层;8-处理层;9-布水管;10-配水管;11-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8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浮旋耕水灭菌机
- 下一篇:一种非粮能源植物栽培有机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