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和汽车车身侧围内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9899.9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赵澎;曹进良;赵宏林;孙鹏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2D25/02;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 固定 支架 汽车 车身 侧围内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和汽车车身侧围内板。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其作为汽车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汽车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近年来车型种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乘用车车型的功能、配置不断增多,从而造成整车线束中线束回路数量成倍的增长,也就使得不同的线束总成间的插接件数量随之增多。现有的车辆可靠性要求很高,特别是线束这种安全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甚至安全。因此,对插接件进行固定成为提高整车线束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实践表明在整车线束的失效模式中,因线束插接件没有被较好地固定而引发故障占较大的比例。这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各线束总成用的插接件是散落在整车上不同的位置进行对接的,即没有对插接件进行良好地固定,这样轻则会引起振动噪声,重则会导致插接件内的端子疲劳脱落甚至折断,给汽车安全带来重大隐患。而且数量众多的插接件散落分布在汽车的多个位置,势必影响生产线上线束安装的效率,并且还容易引发人工安装遗漏,影响汽车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和汽车车身侧围内板,以实现整车上不同的线束总成在同一区域完成对接及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包括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上壁和下壁围设而成的支架框体;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数个用于固定线束插接件的卡扣结构,所述上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壁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线束插接件的卡扣结构。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卡扣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框体分成两个安装区域,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卡扣结构分隔位于所述两个安装区域内。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框体内的所述两个安装区域中,位于上方的安装区域的尺寸比位于下方的安装区域的尺寸大。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卡扣结构,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卡扣结构之间设置有一线束固定结构,所述线束固定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的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其中,所述上壁的上表面上与所述第一侧壁同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架框体挂设在车身侧围内板上的钩挂结构。
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架框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身侧围内板上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侧围内板,包括内板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上的上述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身侧围内板,其中,所述内板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的方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的固定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和汽车车身侧围内板,通过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上数个插接件固定点,实现了前围仪表线束、左/右前车门线束、地板线束、顶棚线束插接件的连接和固定;既提高了生产线上工人的安装效率,并且降低了漏装的机率,又使得每组插接件都得到了可靠的固定,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实施例中插接件固定点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侧围内板实施例中车身左A柱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侧围内板实施例中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装配到车身左A柱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侧围内板中应用线束插接件固定支架对不同的线束完成对接及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架框体-1; 车身左A柱内板-2; 第一侧壁-11;
第二侧壁-12; 上壁-13; 下壁-14;
隔板-15; 线束固定结构-16; 钩挂结构-17;
固定结构-18; 方孔-21; 固定安装结构-22;
线束固定孔-16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9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泵
- 下一篇:一种液压驱动车辆的自动转换视频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