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率型二极管的散热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0619.6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1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杜斌;杜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东亚电子散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二极管 散热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期间散热领域,具体是一种功率型二极管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散热器应用广泛,尤其是对于一些功率型电子器件来说,贴片式散热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功率型二极管来说,由于其形状特殊,一般的贴片型散热器无法做到与器件表面密贴。常规加工方法是用铝板冲压成管型状,再压制在二极管上,其加工费较高,不易量产,另一种是增加元件内部空间,任其自然冷却,其效果不明显,且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功率型二极管散热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的功率型二极管的散热片,该散热片是圆筒形的整体结构;散热片内壁与二极管外型相配合,使圆筒形散热片可以密贴在二极管外围;所述圆筒形散热片外壁上设有多个围绕圆筒形散热片的轴向均匀排列的凸棱,凸棱的长度方向与圆筒形散热片的轴向相同。
所述圆筒形散热片上设有一条与圆筒形轴向相同的、并且贯穿于散热片轴向的开口;开口的角度α小于45度,圆筒形内壁径与功率二极管须紧密配合,圆筒形内壁直径略小于功率二极管直径。由于中间开口在安装时散热器会自然形成弹性,形变紧贴于二极管周围。所述圆筒形散热片安装在二极管上时,开口朝向二极管下方,即与使用状态下二极管所受重力方向相同,这样可以在使用状态下,不影响开口对散热片对热量的吸收。
每个凸棱上都设有齿状凸起,该凸起贯穿于凸棱长度方向,可以使热量更加充分地被散发。每个凸棱上的齿状凸起有多个,多个齿状凸起平行排列。每个凸棱上的多个齿状凸起,沿所述圆筒形散热片的径向,自内向外,间距依次变大,即凸起的密度变小,这样可以适应散热片上热量的分布,在温度较高处有更好的散热效果,较低处,出于成本考虑,用较少材料也能得到较好结果。
所述凸棱垂直于圆筒形散热片的外壁,这种方式,使得风道效果更好。经过实验,在其他结构相同情况下,凸棱与圆筒形散热片的外壁成30度角,散热效率是5℃/20s;60度角,散热效率是7℃/20s;90度角,散热效率是11℃/20s.
所述多个凸棱的高度不同,在与所述开口距离越近的凸棱高度越低;多个凸棱的高度按照其与开口距离由近到远,依次由低到高。所述凸棱上的齿状凸起的数量与凸棱的高度对应,即凸棱越高,齿状凸起的数量越多。这两种结构都可以使在二极管热量散发方向上,散热效果更好。
本技术方案除了应用于功率型二极管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形状类似的电子产品的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功率型二极管的散热问题,无需散热风扇等,也不用芯片封装厂家因为散热问题而在封装上做更多设计。另外,本技术方案简单易行,用现有材料和设备即可制得所需散热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散热片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散热片的轴向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的功率型二极管散热片,该散热片是圆筒形的整体结构;散热片内壁与二极管外型相配合,使圆筒形散热片可以密贴在二极管外围;所述圆筒形散热片外壁上设有多个围绕圆筒形散热片的轴向均匀排列的凸棱1,凸棱1的长度方向与圆筒形散热片的轴向相同;多个凸棱构成风道;所述圆筒形散热片上设有一条与圆筒形轴向相同的、并且贯穿于散热片轴向的开口3;开口3的角度α小于45度;所述凸棱1垂直于圆筒形散热片的外壁。
每个凸棱1上都设有齿状凸起3,该凸起3贯穿于凸棱1长度方向;每个凸棱1上的齿状凸起3有多个,多个齿状凸起3平行排列;每个凸棱1上的多个齿状凸起沿所述圆筒形散热片的径向,自内向外,间距依次变大;所述凸棱1上的齿状凸起3的数量与凸棱1的高度对应,即凸棱1越高,齿状凸起3的数量越多;所述多个凸棱的高度不同:沿使用状态下二极管高度方向,位置越低,对应凸棱1高度越低,即按照其所在位置由低到高,多个凸棱的高度依次由低逐渐增高。
图2中a所指方向即为所述轴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东亚电子散热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东亚电子散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06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凸点多基岛露出型多圈引脚引线框结构
- 下一篇:一种小型断路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