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货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1540.5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7/06 | 分类号: | B62J7/06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上固定前货篮的结构改进,特别涉及一种装卸简单又不损坏自行车管件、且承受货篮重量大的前货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上前货篮固定的方式有很多,一种前货篮底部通过两钢丝支撑于前轮轮毂主轴上,而前货篮侧部与一端穿套固定于前叉竖管上的侧部支撑片固定,由于钢丝承受力有限,长期使用后钢丝变形,货篮无法使用,如果拆卸该货篮,侧部支撑片暴露于外界,很不美观;另一种前货篮底部固定于一端焊接或穿套固定于该前叉竖管的底部支撑片,而前货篮侧部通过螺丝直接固定于该前叉竖管,这种货篮固定方式,虽然提高了支撑货篮承受力,但是如果要拆卸货篮(如果不需要),会暴露出底部支撑片以及该前叉竖管留下的螺孔,影响美观;还一种前货篮通过呈L型的前货架的直立部固定于前叉竖管,利用该前货架水平部固定货篮,并支撑货篮整个重量,但是货篮过重,时间长了,该前货架的直立部与水平部之间弯折部位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货架,安装方便,且能承受足够重量的货篮,拆卸也方便,而且拆卸后不影响前叉竖管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前货架,安装于前叉竖管,由侧支架和底支架一体形成,该侧支架上、下部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束子夹紧固定于该前叉竖管,该底支架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该加强筋一端固定于该底支架底部而另一端固定于该侧支架底部,且该加强筋中间通过该第二束子夹紧固定于该前叉竖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束子由中部分别具有对应凹部的上束子座和上锁紧片组成,该上束子座固定于该侧支架,该上锁紧片两端分别通过螺钉旋固于该上束子座对应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二束子由中部分别具有对应凹部的下束子座和下锁紧片组成,该下束子座固定于该加强筋中间,该下锁紧片两端分别通过螺钉旋固于该下束子座对应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底支架下方并排设有两加强筋,该两加强筋一端分别固定于该底支架底部而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该侧支架底部,该下束子座两侧分别固定于该两加强筋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侧支架沿该前叉竖管安装方向并排设有两个固定管,该上束子座两侧分别固定于该两固定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两加强筋两端分别焊固于该底支架底部和该侧支架底部,该下束子座两侧分别焊固于该两加强筋中部,该上束子座焊固于该侧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上束子座两侧分别焊固于该两固定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上束子座和上锁紧片的凹部分别设有便于夹紧固定该前叉竖管的橡胶垫片,该下束子座和下锁紧片的凹部分别设有便于夹紧固定该前叉竖管的橡胶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侧支架还设有用于固定货篮侧部的固定孔,而该底支架设有用于固定货篮底部的槽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该侧支架的底部与该底支架的底部之间设有的加强筋中间固定于前叉竖管,相比仅仅通过侧支架夹紧固定于该前叉竖管,大大增强了底支架的承受力。
所述第一束子和第二束子都由中部具有凹部的束子座和锁紧片组成,更进一步该上、下束子座与对应锁紧片的凹部分别设有便于夹紧固定该前叉竖管的橡胶垫片,这样拆卸前货架后,前叉竖管完好无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隐藏所述前叉竖管);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隐藏所述前叉竖管);
图4为所述第一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第二束子的结构示意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说明:
1——侧支架 32——第二束子
11、12——固定管 321——下束子座
2——底支架 322——下锁紧片
31——第一束子 4——加强筋
311——上束子座 100——前叉竖管
312——上锁紧片 5——槽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以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1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