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垫板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3679.3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6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铮;舒柱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0 | 分类号: | B66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41001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车或起重机等设备上用于置放垫板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垫板架。
背景技术
很多机器设备在使用时(比如带支腿的泵车或起重机)需在工作场地垫上垫板或枕木之类的物体(下文以垫板代指)增大地面接触面积防止塌陷,保证安全施工保护地面。
为方便使用,垫板往往随车携带,安放于特定存储框体即垫板架内。这类设备往往承载于卡车底盘之上,便于迁徙于各个工地之间。因路途往往比较颠簸,或考虑到安全,垫板架有锁定限位设计防止垫板掉出。
垫板往往比较重,以中联泵车用垫板为例,单块垫板达25公斤,取垫板时,因垫板被支架支撑,单手拉出比较轻松。但在装入时候因垫板架距地面有一定高度,为保证车辆通过性,国家标准其距离地面必须在300mm以上,这段高度需要人徒手提起。为方便下次取出,垫板提手必须朝外,不能朝上。这种情况下单手提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靠双手。
传统垫板架操作分两种,一种需先双手抬起垫板将一个角搭在垫板架上,手拿住垫板另外一端,另外腾出手操作限位机构打开,然后推入垫板、锁定、插销或绑绳;分离式的锁定机构的垫板架需要先取下锁定机构,双手放入垫板、锁定、插销或绑绳。第一种费力,第二种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便捷、省时省力、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半自动垫板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垫板架,其包括:框体,具有供至少一垫板侧向插入的开口;以及锁体,枢接在框体上,具有在框体的开口中可枢转的挡板和在框体外侧延伸的拉手,其中,挡板具有与框体的内壁呈一夹角的锁定位置和停靠在框体内壁的解锁位置,拉手弹性连接至框体。
进一步地,上述锁体枢接在框体的顶部,锁体的挡板自框体顶部外侧向开口中延伸。
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包括下导槽体、上导槽体、以及连接上导槽体和下导槽体的若干杆件。
进一步地,上述框体的顶部具有间隔设置的两挂板,各挂板的顶部设有螺栓孔。
进一步地,上述拉手和挡板为一体成型的弯角件。
进一步地,上述拉手的背部设有框体敲击块。
进一步地,上述框体上具有与框体敲击块间隔设置的连接块,其中,锁体的框体敲击块弹性连接至连接块。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块和框体敲击块之间对应设有多对弹性元件联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框体上并列设置有两至三块垫板。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设计人性化,可全程使用双手将垫板放入,操作轻松,垫板把持也更安全稳固,放置后不需手动锁定,不需插销或绑绳。
另外,使用非常便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开启拉手即可解锁抽出垫板,安放垫板只需将垫板直接推入即可,垫板挤压拉手斜面使其自动开启,不需做任何其他动作并且在垫板放置到位后,拉手在弹簧力下自动复位,复位时的叩击声音可提示放置已到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垫板架在锁体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垫板架在锁体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垫板架在垫板处于抽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在垫板处于即将插入框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在垫板处于插入框体过程中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在垫板完全插入框体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垫板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照图1至图3,垫板架10的框体包括下导槽体11、上导槽体12、以及连接下导槽体11和上导槽体12的若干连接杆件13。
垫板架的锁体18通过枢接部184铰接至框体的上导槽体12,该锁体具有在框体的开口中可枢转的挡板181和在框体外侧延伸的拉手1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36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