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帘式灭蚊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63882.0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兴 |
主分类号: | A01M1/22 | 分类号: | A01M1/22;A01M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帘 灭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虫装置,具体是卷帘式灭蚊虫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灭蚊虫装置存大以下缺陷:1、其结构形状是固定的,故安装后,不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还使用不便;2、装置的尺寸大小不能随意改变,故适用范围较小;3、由于采用高电压灭蚊的原理,当人走近时,灭蚊虫装置装置会继续工作,尽管不会对使用者的人身造成伤害,但使用者触摸到电极时,会使人产生麻感;4、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装置的尺寸大小可随意改变且制造成本低的卷帘式灭蚊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卷帘式灭蚊虫装置,它是由胶带、负极软质金属条、正极软质金属条、板条状负电极、板条状正电极、卷帘轴和电源控制开关构成,所述负极软质金属条、正极软质金属条平行放置并且正、负极软质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卷帘轴上,多个板条状正电极、多个板条状负电极设在正、负极软质金属条之间且板条状的正负电极交错间隔分布,胶带将板条状正、负电极的两端固定在正、负极软质金属条上并将正、负极软质金属条绝缘密封。
所述负极软质金属条的一侧设有金属圆盘,金属圆盘上的中心孔穿插在卷帘轴上,负极软质金属条上设有导电针,导电针的一端与负极软质金属条相连接,另一端始终与金属圆盘相接触,正极软质金属条一端与卷帘轴相接触,所述卷帘轴接电源的正极,金属圆盘接电源的负极。
所述电源控制开关为人体感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卷帘式的结构形式,故所占用的空间较小;由于固定不动的金属圆盘与围绕卷帘轴转动的导电针的配合,解决了卷帘轴转动时,导线缠绕的现象,从而使卷帘式灭蚊虫装置的布线更美观;由于灭蚊虫装置是通过胶带固定和绝缘,故不仅装置的长度和宽度可以随意改变,而且还降低了成本;由于采用人体感应开关,使本实用新型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带;2、负极软质金属条;3、板条状负电极;4、板条状正电极;5、正极软质金属条;6、卷帘轴;7、导电针;8、金属圆盘;9、中心孔;10、电源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卷帘式灭蚊虫装置,它是由胶带1、负极软质金属条2、正极软质金属条5、板条状负电极3、板条状正电极4、卷帘轴6和电源控制开关10构成,所述负极软质金属条2、正极软质金属条5平行放置并且正、负极软质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卷帘轴6上,多个板条状正电极4、多个板条状负电极3设在正、负极软质金属条之间且板条状的正负电极交错间隔分布,板条状负电极3与负极软质金属条2相连接,板条状正电极4与正极软质金属条5相连接,胶带1将板条状正、负电极的两端固定在正、负极软质金属条上并将正、负极软质金属条绝缘密封。负极软质金属条2的一侧设有金属圆盘8,金属圆盘8上的中心孔9穿插在卷帘轴6上,负极软质金属条2上设有导电针7,导电针7的一端与负极软质金属条2相连接,另一端始终与金属圆盘8相接触,正极软质金属条5一端与卷帘轴6相接触,所述卷帘轴6接电源的正极,金属圆盘8接电源的负极。电源控制开关10为人体感应开关。
工作原理:卷帘式灭蚊虫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上,由负极软质金属条2、正极软质金属条5、板条状负电极3、板条状正电极4构成的卷帘,不使用时被卷帘轴卷起来,使用时将卷帘拉下来,拉动时,导电针7跟随卷帘轴6转动,导电针7的一端始终与金属圆盘8相接触,固定不动的金属圆盘8与围绕卷帘轴6转动的导电针7的配合,解决了卷帘轴转动时,导线缠绕的现象,从而使卷帘式灭蚊虫装置的布线更美观;工作时,卷帘上的板条状负电极3和板条状正电极4之间形成高电压,当蚊虫从其间通过会被高电压击毙,当人们走近卷帘或拉动卷帘时,人体感应开关会将电源切断,使卷帘式灭蚊虫装置便停止工作,所以在使用时,非常安全可靠,由于人体感应开关上设有工作指示灯,当卷帘式灭蚊虫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指示灯亮,使用者通过工作指示灯的亮或灭,便可知道卷帘式灭蚊虫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兴,未经陈耀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3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