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过程中的酸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4287.9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万春;吴云龙;邵焕;薛伯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86 | 分类号: | D01H5/86;B08B15/04;B01F5/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纺织 牵伸 胶圈 生产过程 中的 酸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过程中的酸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酸处理工序是生产制造纺织用牵伸胶圈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是由带检修段导轨的环行悬挂输送系统,德国DEMAG电动提升单元,日本三菱的PLC可编程控制系统,酸池的循环均匀分散装置,酸碱度自动测量中和控制系统,酸池风刀密封装置及通风系统等组成,酸处理自动设备采用PLC可编程控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酸处理时间设定,自动化程度高,酸处理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对胶圈酸处理后表面摩擦系数的一致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原酸处理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在原工序中采用人工操作关键酸处理时间依靠人工测量来判断,易造成酸处理时间差异,影响胶圈内层摩擦系数不一致。
2、碱中和处理时间不足易造成胶圈表面有残留酸液在纺纱使用过程中与上销反应生锈。
3、胶圈表面摩擦系数不一致造成纺纱过程中运转不同步造成纱线质量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过程中酸气不易扩散到周围环境中、酸液可以快速混合均匀的用于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过程中的酸处理设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用于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过程中的酸处理设备,包括酸水池、吸风风机、鼓风风机、加酸泵与循环泵,吸风风机通过管道与吸风罩相接,吸风罩设置在酸水池的一侧,在酸水池的另一侧设有风刀喷嘴,风刀喷嘴的喷出口对准吸风罩,风刀喷嘴贴着酸水池的顶端边缘安装,风刀喷嘴通过管道与鼓风风机相接,加酸泵与循环泵设置在酸水池的外侧,加酸泵的进口端与加酸进液管相接,加酸进液管的进液端伸入酸池内,加酸泵的出口端与加酸出液管相接,加酸出液管伸入酸水池内,加酸出液管上设有加酸阀,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循环进液管道与酸水池相接,循环泵的出液端通过循环出液管道与酸水池相接,在循环进液管道上设有进液阀,在循环出液管道上设有出液阀。
所述循环进液管道的进液端设置在循环出液管道的出液端的下方位置。
在所述酸水池靠近池底的池壁上设有放液阀。
在酸水池内设有酸碱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酸气不易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保证了生产的良好环境,而且酸液可以快速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酸碱度自动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均匀分散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用于纺织牵伸胶圈生产过程中的酸处理设备,包括酸水池1、吸风风机2、鼓风风机3、加酸泵4与循环泵5,吸风风机2通过管道与吸风罩6相接,吸风罩6设置在酸水池1的一侧,在酸水池1的另一侧设有风刀喷嘴7,风刀喷嘴7的喷出口对准吸风罩6,风刀喷嘴7贴着酸水池1的顶端边缘安装,风刀喷嘴7通过管道与鼓风风机3相接,加酸泵4与循环泵5设置在酸水池1的外侧,加酸泵4的进口端与加酸进液管相接,加酸进液管的进液端伸入酸池8内,加酸泵4的出口端与加酸出液管相接,加酸出液管伸入酸水池1内,加酸出液管上设有加酸阀9,循环泵5的进液端通过循环进液管道与酸水池1相接,循环泵5的出液端通过循环出液管道与酸水池1相接,在循环进液管道上设有进液阀10,在循环出液管道上设有出液阀11。
所述循环进液管道的进液端设置在循环出液管道的出液端的下方位置。在所述酸水池1靠近池底的池壁上设有放液阀12。在酸水池1内设有酸碱度传感器13。
使用时,通过加酸泵4从酸池8内抽取酸液注入酸水池1内,启动循环泵5,使得酸水池1内的酸液流动起来,使酸液与水快速混合均匀。酸处理时,启动吸风风机2与鼓风风机3,从风刀喷嘴7喷出的高压气体就在酸水池1的池口处形成一道风幕,大部分的酸气被阻挡在风幕以下,极少部分的酸气随着高压气体被吸入吸风罩6中,避免了酸水池1内的酸扩散到周围空气中,保证了生产的良好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捻线锭子
- 下一篇:精梳机锡林壳体防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