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6685.4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常波;李钟;张可能;钱洪福;罗泽华;邓美龙;黎永索;油新华;朱军军;丁海明;彭环云;杨仙;许庆伟;郝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洞 洞口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防水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管工程中的洞口防水止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政工程的迅速发展,顶管工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地下市政工程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暗挖、盖挖、盾构及顶管等几种方式。与其他几种工法相比较,顶管法施工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顶管注浆作为顶管法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降低顶管压力,确保顶管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市政工程及地下工程领域,特别是顶管法工程中,顶管先导管外径较后续管外径大,顶管过程中管外存在空隙,在渗水地层中进行顶管施工时,地下水从空隙向井圈口渗漏,在管外形成过水通道,可能造成塌方等事故。顶管过程中为了减小管壁外摩擦阻力和充填管壁外空隙,常向管壁外注入膨润土浆液,而膨润土浆液易从顶管外侧流出,不利于止水止浆和减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要解决顶管施工过程中井圈口止水、止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与井圈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上固定有刷架,刷架内侧固定有井圈刷和注油管;井圈刷环向设置于顶管与刷架之间,井圈刷是由里外两层薄铁片和内部的弹性钢丝组成的圈形夹层结构,井圈刷的刷体位于井口处,刷体向顶管弯曲、刷头贴紧顶管的外壁,并堵住顶管与围岩之间的空隙,刷架上还固定有注油管,注油管的出口伸至井圈刷的夹层内,顶管的管内壁至管外壁穿有注浆管,注浆管的出口伸至空隙内。
所述刷架可由螺栓固定井圈刷。
所述刷架可以是环绕于顶管外周设置的圈形整体结构钢板或各段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刷架可以是分段设置的钢板或钢支架。
所述井圈刷的刷头为斜头,它与顶管的外壁斜向贴紧,倾斜角度小于90°并大于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顶管过程中在井圈口安装了井圈刷洞口密封装置,并通过注浆口向井圈刷内注入胶状物质,在顶管进入井圈后,在顶管内通过注浆管向空隙同步注入减阻剂,压迫井圈刷,使井圈刷紧贴于顶管外表面,从而达到洞口防水止浆的目的。该装置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采用该装置可以阻止水从空隙中渗出,避免地面沉降,降低地面塌陷的风险。
(2)、在长距离顶管过程中,向管外注入膨润土浆液时,采用该装置可以阻止浆液从空隙中漏出,提高注浆减阻效果。
(3)、安装该装置后,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大大加快施工进程。
(4)、对于大密度顶管来说,该装置可以重复利用,成本低,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圈刷、1.1-薄铁片、1.2-弹性钢丝、2-刷架、3-螺栓、4-井圈、5-顶管、6-注油管、7-注浆管、8-空隙、9-围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所示,这种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与井圈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4上固定有刷架2,刷架2内侧由螺栓3固定有井圈刷1和注油管6;井圈刷1环向设置于顶管5与刷架2之间,井圈刷1是由里外两层薄铁片1.1和内部的弹性钢丝1.2组成的圈形夹层结构,井圈刷1的刷体位于井口处,刷体向顶管弯曲、刷头贴紧顶管5的外壁,并堵住顶管5与围岩9之间的空隙8,刷架2上还固定有注油管6,注油管的出口伸至井圈刷的夹层内,顶管5的管内壁至管外壁穿有注浆管7,注浆管7的出口伸至空隙8内。
所述刷架2可以是环绕于顶管5外周设置的圈形整体结构钢板或各段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刷架2也可以是分段设置的钢板或钢支架。
所述井圈刷1的刷头为斜头,它与顶管5的外壁斜向贴紧,倾斜角度20°~60°。
一种应用顶管进洞洞口防水止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井圈4上焊接刷架2,将井圈刷1和注油管6与刷架2固定,井圈刷1环向设置于顶管5与刷架2之间,井圈刷1是由里外两层薄铁片1.1和内部的弹性钢丝1.2组成的圈形夹层结构,井圈刷1的刷体位于井口处,刷体向顶管弯曲、刷头贴紧顶管5的外壁,并堵住顶管5与围岩9之间的空隙8。
步骤二,注油管的出口伸至井圈刷的夹层内,用注油管6向井圈刷1内注入油脂。
步骤三,顶管5的管内壁至管外壁穿有注浆管7,注浆管7的出口伸至空隙8内,用注浆管7向空隙8内注入胶状浆液,所述胶状浆液是浓膨润土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6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