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风口小套状态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7054.4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5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力;欧阳海峰;刘敬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24 | 分类号: | C21B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风口 状态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设备监测装置,尤指一种高炉风口小套状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高炉生产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高炉的许多设备都必须采用水冷设施,例如:冷却壁、风口大、小套等。而这些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均会因设备本体破损而产生漏水现象。高炉内一旦漏水却不能及时发现与处理,便会给高炉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特别是风口小套的漏水,其将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因此,实时监测风口小套运行状态是国内乃至国外本领域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风口小套监测系统的监测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A、差流量法
差流量法是利用冷却水进出水流量差来判断风口小套的运行状态。在正常的情况下,进出水流量是相等的,这时的差流量为零,一旦发生漏水,出水流量就会小于进水流量,流量差值是判漏的依据。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在高炉生产上不适用,由于风口小套冷却水水压大(>1Mpa),流量大,而风口小套漏水往往又是裂纹漏水,再加上高炉气体的串入,流量计无法准确地计量,所以,差流量法也就无法及时检漏,另外流量计的计量误差也直接影响到监测的效果。
B、取气法
取气法是利用风口小套冷却设备漏水,高炉气体串入冷却水后,通过取出冷却水中的气体进行分析,如有CO气体出现,则冷却设备已经出现了泄漏。但由于风口小套时常出现局部过热使部分冷却水受热产生水蒸气,所以该方法也不能及时正确判别所取气体是水蒸气还是串入冷却壁内的气体,时常造成误判。
C、温差法
在正常情况下,风口小套进出水温差ΔT为一个较稳定的值,ΔT值受高炉内温度变化及进出水温、流量大小的影响,但ΔT值波动很小,根据现场测定,通常在1~3℃,用手摸感觉不明显,可是,一旦出现异常漏水,由于高炉内高温气体的串入,将会使出水温度迅速上升,根据现场及实验得出的结果,其上升5℃以上,故温差法可行。但温差法却很难解决风口小套时常出现局部过热使部分冷却水受热产生水蒸气的问题,同时要求温度传感器的反应灵敏度很高。该温差法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漏报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风口小套状态监测装置,该装置简单实用,可实时对风口小套的局部沸腾、局部裂缝泄漏情况进行监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炉风口小套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密封罐体,该罐体的下部两侧分别开设有输入口、输出口,一个过滤罩安装在该罐体内,该过滤罩的两侧分别与该输入口、输出口相对应,以使从该输入口流入的冷却水经由该过滤罩后而从该输出口流出以及该冷却水中的气体经由该过滤罩上升到该罐体内的顶部,该罐体的上部设有一个泄气装置和一个温度压力传感器,该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感测端位于该罐体内,该温度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端与CPU连接。
所述罐体为不锈钢制成。
所述过滤罩为其上设有多个通孔的筒体。
所述泄气装置由输气管、连动杆、浮力球组成,该输气管穿设在所述罐体的上部,该输气管的入气口、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罐体内、外,该输气管的入气口与该连动杆的上端部活动连接,该连动杆的下端部与该浮力球连接,该连动杆用于通过浮力球的上升、下降来分别实现其上端面与该输气管的入气口的抵顶、分离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炼铁高炉风口小套,可对风口小套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判断出风口小套的局部沸腾现象与程度以及局部开裂现象与程度,提前判断出事故的发生机率,使维修人员及时安排修风等操作,避免了风口小套漏水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炉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高炉运营成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适合炼铁高炉恶劣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70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