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正己烷尾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7633.9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6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效伟;李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46/00;C07C9/1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252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己烷 尾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己烷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油脂生产过程中,含正己烷的自由气体中所含的溶剂被部分冷凝回收后,尚有未凝结的气体,仍含有少量溶剂,应尽量予以回收后再将废气排空;若直接排空不仅造成正己烷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排空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如何解决正己烷尾气的回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国内外众多油脂加工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出了石蜡尾气回收和冷冻尾气回收等方法,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排放的尾气中仍含有较大比例的正己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油脂加工企业正己烷尾气浪费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的用于正己烷尾气回收的装置,不但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而且排放的尾气中几乎检测不出正己烷,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正己烷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尾气过滤器、活性炭吸附罐、分汽缸、冷凝器、分层槽,其中,尾气过滤器通过管路与活性炭吸附罐上部连接,活性炭吸附罐底部连接有排空管,排空管上设有防爆电机;分汽缸通过管路与活性炭吸附罐下部连接,冷凝器与活性炭吸附罐连接,分层槽与冷凝器连接。
所述正己烷回收装置还包括贮存槽和污水池,贮存槽和污水池分别通过管路与分层槽连接。
所述正己烷回收装置还包括表冷器,表冷器与活性炭吸附罐连接。
使用时,含正己烷的尾气经尾气过滤器过滤,进入活性炭吸附罐,其中的正己烷气体被活性炭吸附下来,净化后的气体由活性炭吸附罐底部排出;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罐用低压蒸汽进行脱附,蒸汽由活性炭吸附罐下部进入,穿过活性炭,将被吸附的正己烷脱附出来并带出活性炭吸附罐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正己烷和水蒸汽的混合物被冷凝下来流入分层槽;在分层槽内,正己烷和水靠重力自动分离,上层的正己烷予以回收(回收到贮存槽中),下层的废水排入污水池中。活性炭吸附罐完成脱附并经防爆电机干燥再生后,切换回吸附状态,从而完成一个操作循环。
正常运行时,吸附罐处于微负压状态,设有温度检测系统和卸压防爆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可以随时反映活性炭罐情况,否则温度高,遇氧,活性炭自燃。在正己烷解吸过程中,温度要求控制在100-110℃。干燥过程中,温度要求控制在50-70℃。
企业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尾气含正己烷量确定活性炭吸附罐容量以及冷凝器冷凝面积。
本实用新型利用吸附、解吸性能优异的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将有机尾气中的正己烷吸附,并予以回收再利用,回收率高,达99%以上,采用低压蒸汽作为脱附介质,安全环保,排放的尾气中几乎检测不出正己烷,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回收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图。
其中,1、尾气过滤器;2、活性炭吸附罐;3、防爆电机;4、分汽缸;5、冷凝器;6、分层槽;7、贮存槽;8、污水池;9、排空管;10、表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正己烷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尾气过滤器1、活性炭吸附罐2、分汽缸3、防爆电机4、冷凝器5、分层槽6、贮存槽7、污水池8和表冷器10,如图1所示,其中,尾气过滤器1通过管路与活性炭吸附罐2上部连接,活性炭吸附罐2底部连接有排空管9,排空管9上设有防爆电机3;分汽缸4通过管路与活性炭吸附罐2下部连接,冷凝器5与活性炭吸附罐2连接,分层槽6与冷凝器5连接,贮存槽7和污水池8分别通过管路与分层槽6连接;表冷器10与活性炭吸附罐2连接。
使用时,如图2所示,含正己烷的尾气经尾气过滤器1过滤,进入活性炭吸附罐2,其中的正己烷气体被活性炭吸附下来,净化后的气体由活性炭吸附罐2底部排出;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罐2用低压蒸汽进行脱附,蒸汽由活性炭吸附罐2下部进入,穿过活性炭,将被吸附的正己烷脱附出来并带出活性炭吸附罐2进入冷凝器5;在冷凝器5中,正己烷和水蒸汽的混合物被冷凝下来流入分层槽6;在分层槽6内,正己烷和水靠重力自动分离,上层的正己烷予以回收(回收到贮存槽7中),下层的废水排入污水池8中。活性炭吸附罐2完成脱附并经干燥再生后,切换回吸附状态,从而完成一个操作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7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脱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玄武岩除尘针刺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