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防盗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074.7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戴安会;吕铖灿;苏杰;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巡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5/08 | 分类号: | B62H5/08;B62H5/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防盗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涉及了电子防盗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杭州、北京等大城市逐渐推出了智能化和无人管理的免费自行车租赁系统,现有的自行车租赁系统中由于所有的自行车都是一样的,无法区别。因此,一但被盗,由于缺少自行车的信息,很难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而且长此以往后,自行车的遗失率,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租车还车量也无法进行准确统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公共自行车容易被盗窃,而且无法对自行车的流向进行记录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在自行车上设置电子标签,可以追踪记录自行车的流向以及租借情况,以更好更科学的建设自行车租借站点,同时避免自行车被盗窃的电子防盗自行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电子防盗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所述的自行车上设置有电子标签。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子标签为RFID电子标签。每一辆自行车上的RFID电子标签都可以记录这辆自行车所有的租借信息,并且与相关借车人的信息进行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的自行车上设置有锁臂,电子标签设置在锁臂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臂设置在自行车的中轴上。电子标签设置在锁臂上,当遇到小偷盗窃自行车,他们一般会将自行车锁臂的露出部位切断,这时候,锁臂上绕的外圈电子标签的天线也将被破坏,使得电子标签即被损坏,从而引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臂上设置有锁孔以及一个与自行车的中轴配合的半圆形开口,电子标签的天线围绕锁臂的外轮廓设置,并将锁孔包围在内。半圆形开口与自行车的中轴通过焊接连接,锁孔与自行车租借基站上的电子锁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臂上设置有锁孔以及一个与自行车的中轴配合的圆形开口,电子标签的天线围绕锁臂的外轮廓设置,并将锁孔和圆形开口包围在内。锁臂上的圆形开口可以套入自行车的中轴内,并通过螺栓固定,锁孔与自行车租借基站上的电子锁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当锁臂插入卡槽内时,锁臂前端的电子标签与卡槽内部的读卡器天线相对,即可读取RFID标签内的自行车登记信息,进行正常的自行车租还车流程。若有小偷盗窃自行车,他们一般会将自行车锁臂的露出部位切断,这时候,锁臂上绕的最外圈电子标签的天线也将被破坏,电子标签即被损坏。因此可以防止自行车被盗后,标签仍然能被盗窃者利用,有助于精确统计被盗自行车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锁臂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锁臂、2—中轴、3—电子标签、12—锁孔、13—半圆形开口、14—圆形开口、31—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电子防盗自行车,如图1、2、3所示,包括自行车,所述的自行车上设置有电子标签3。
电子标签3为RFID电子标签。每一辆自行车上的RFID电子标签都可以记录这辆自行车所有的租借信息,并且与相关借车人的信息进行挂钩。
自行车上设置有锁臂1,电子标签3设置在锁臂1上。锁臂1设置在自行车的中轴2上。电子标签3设置在锁臂1上,当遇到小偷盗窃自行车,他们一般会将自行车锁臂的露出部位切断,这时候,锁臂上绕的外圈电子标签的天线也将被破坏,使得电子标签即被损坏,从而引发报警系统发出报警。
锁臂1上设置有锁孔12以及一个与自行车的中轴2配合的半圆形开口13,电子标签3的天线31围绕锁臂1的外轮廓设置,并将锁孔12包围在内。半圆形开口13与自行车的中轴2通过焊接连接,锁孔12与自行车租借基站上的电子锁配合。
实施例2
电子防盗自行车,如图1、4、5所示,包括自行车,所述的自行车上设置有电子标签3。
电子标签3为RFID电子标签。每一辆自行车上的RFID电子标签都可以记录这辆自行车所有的租借信息,并且与相关借车人的信息进行挂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巡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巡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