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腭中缝骨折牵引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597.1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李友福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缝 骨折 牵引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指一种腭中缝骨折牵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上颌骨合并腭中缝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或高处跌落事故中,其临床特征:上颌牙弓均向左右颊侧不同程度地呈“扇形”移位,上颌牙弓扩大导致咬合错乱。由于上颌骨合并腭中缝位于口腔内部,骨折治疗难度大,处理如不积极,多会留下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目前传统的腭中缝骨折治疗:若骨折缝隙不大,咬合关系影响不大情况下,有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即采用结扎丝双股扭结后,绕过牙颈部并逐步扭紧,使腭中缝骨折复位,若骨折缝隙明显乃至影响咬合关系者,采用上颌骨复位后钛板内固定方法,固定位置为上颌骨外侧面。但是上述这些方法固位不理想,固位位置难以做到实施调整、术后效果改善不明显,并且有复裂可能,另外医疗费用高达1~1.5万元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明显改善腭中缝骨折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一种腭中缝骨折牵引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腭中缝骨折牵引固定装置,包括有牵引机构、以及对称联动设置于牵引机构两侧的牙套牵引环,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有分别与牙套牵引环相连接的左右滑移支座以及双头反向螺杆,该双头反向螺杆的中段为接头,该接头的两侧为螺纹方向相反螺纹杆,所述的左右滑移支座之间通过双头反向螺杆相互联动连接。通过本设置,在对患者进行腭中缝骨折治疗时,只需要将牙套牵引环套在患者腭中缝两侧的牙齿上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双头反向螺杆的转动,对腭中缝进行牵引夹紧,且固位牢固密合,即使手术不能完全复位,术后还可以通过转动双头反向螺杆对左右滑移支座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渐进性牵引力量仍可以严密对齐骨折间隙,进而调整咬合关系,提高腭中缝骨骼治疗效果。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左右滑移支座之间相对于双头反向螺杆的边侧还连接设置有与左右滑移支座滑移配合的导轨杆,所述的导轨杆有两根,且该两根导轨杆平行分布于双头反向螺杆的两侧设置,且该两根导轨杆对应于接头的位置设置有与接头左右联动定位的限位机构。通过此设置,导轨杆为左右滑移支座的滑移提供稳定的支点,而且,通过限位机构保证左右滑移支座在导轨上相对移动与双头反向螺杆同步,从而既可以防止导轨杆脱落,又可以得到有效的导轨支撑。该设置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接头为直径大于螺纹杆设置,所述的导轨杆和双头反向螺杆间邻设置,所述的导轨杆的限位机构为与接头长度相适配且至少有一部分嵌合限位的凹槽。
进一步设置是还包括有操作手柄,所述的接头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盲孔,所述的操作手柄的头端设置有与盲孔承插配合的插头。设置多个盲孔,可以保证总有盲孔能外露出来方便供插头插入,通过插头插入盲孔转动双头反向螺杆,方便医生对双头反向螺杆的转动进行牵引操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手柄操作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未经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5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