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双排桩为基础的自立式低桩承台坞墙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0636.8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马永平;张亚雄;曹健惠;高加云;赵洪琼;宣以飞;林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E02D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桩 基础 立式 低桩承台坞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厂、港口水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修建船坞的以双排桩为基础的自立式低桩承台坞墙结构。
背景技术
船坞坞墙一般分为重力式和拉锚式两种类型的挡墙结构,重力式如现浇扶壁结构,拉锚式如拉锚钢板桩、拉锚钻孔排桩结构。不同类型的挡墙结构适合于不同场地条件下使用,一般在岩石地基条件下往往使用大开挖现浇扶壁结构,而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则偏向于拉锚式结构。
近年来,船坞建造朝大型方向发展,船坞坞墙的挡土高度不断增加,普通拉锚式结构已难以满足其位移等控制的要求,结合重力式与拉锚式的特点,设计了格形地下连续墙结构型式的坞墙,以满足大型船坞建造的需要。因扩大生产的需要,许多老厂在无条件新建船坞的情况下都选择对老坞进行改造,而船坞改造往往场地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如场地狭小、不明地下障碍物、与工厂生产交叉作业等,而且工厂往往要求工期紧。针对这样的条件,传统的大开挖现浇重力式坞墙显然不适合,拉锚式坞墙也往往没有场地实施,格形地下连续墙很多时候也无法应对地下不明障碍物的处理,以至现有技术的坞墙结构不能在船坞的改、扩建工程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以双排桩为基础的自立式低桩承台坞墙结构,它采用前、后钻孔排桩与上部承台形成的门架结构,具有坞墙结构占地小,无需大开挖,适合于狭小场地使用,施工较灵活,在地下障碍物处理上方便容易,能很好地适应改造工程中与工厂生产交叉作业的要 求,而且改、扩建工期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以双排桩为基础的自立式低桩承台坞墙结构,包括上部胸墙、低桩承台,其特点是低桩承台由前排桩、后排桩和承台组成,承台设置在由前排桩和后排桩构成的桩基上;前排桩外侧设有衬砌墙,其内侧设有止水帷幕;低桩承台上固接上部胸墙构成门架结构的坞墙。
所述前排桩为连续设置。
所述后排桩为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
所述前、后排桩之间或设加固体。
所述止水帷幕为高压旋喷止水桩。
所述加固体为水泥土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坞墙结构占地小,无需大开挖,尤其适合于狭小场地使用,施工较灵活,在地下障碍物的处理上更加方便和容易,而且改造工期短、不影响生产,真正实现改、扩建工程与工厂生产同时进行或交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低桩承台7由前排桩4、后排桩8和承台2组成,承台2设置在由前排桩4和后排桩8构成的桩基上;前排桩4外侧设有衬砌墙3,其内侧设有止水帷幕6;前排桩4为连续设置,后排桩8为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前、后排桩4、8之间或设加固体9,加固体9为水泥土体;止水帷幕6为高压旋喷止水桩;低桩承台7上固接上部胸墙1构成门架结构的坞墙。承台2除满足功能构造固接上部胸墙1的需要外,它还与桩基一起作用满足连接前、后排桩4、8的结构受力,衬砌墙3为坞墙美观构造需要外同时兼做止水。
参阅附图3,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根据挡土及位移控制要求,低桩承台7通过精确的结构受力模型分析计算后,确定前、后排桩4、8的截面模量,前排桩4因功能需要必须连续布置,后排桩8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的施工,前、后排桩4、8中间的加固体9也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进行施工的。
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步骤为:第一次开挖至低桩承台7的设计底面,先进行钻孔灌注前、后排桩4、8的施工,接着旋喷桩施工止水帷幕6,根据工程要求施工前、后排桩4、8中间的加固体9,然后浇筑承台2及上部胸墙1结构,待满足设计强度后进行墙前开挖至设计的坞底板5的底面,进行衬砌墙3和坞底板5的施工。
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0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废水自动绿化浇灌装置
- 下一篇:高程自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