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蛋白芯片洗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2020.4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友洪;梁心;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蒋卫国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蛋白芯片洗盒,该洗盒主要是用于在双抗体夹心法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中对芯片的洗涤。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微电子学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包括三部分,即:核酸芯片、蛋白芯片和芯片实验室。蛋白芯片技术是根据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而设计的高通量蛋白检测技术平台。
生产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流程如下:
(1)芯片制作:将12种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抗体通过点样仪按规定的点阵喷点在NC膜上,使抗体与NC膜固相载体结合,形成固相抗体,再经过BSA封闭、干燥等过程制成蛋白芯片。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使底物发光。根据光的强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5)用专门的芯片检测仪检测经酶促催化化学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有两个芯片洗涤步骤。洗涤的目地是洗去反应液中没有与固相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洗涤在芯片检测的过程中不是反应,但却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洗涤如不彻底,将引起如下不良后果:第一,芯片空白值偏高,造成高信噪比,使实验失败。第二,没有结合的非特异性抗原以及没有结合的酶标抗体若没有洗净将影响芯片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使结果不准确。
为了保证洗涤的效果,要求:
洗盒的密封性好、不留气泡
洗盒加入洗液和芯片后要赶走气泡,洗涤的过程中不能有稍大的气泡产生,所以洗盒的密封性一定要好。
每次都是在恒温摇床中洗涤芯片。在每次摇洗的过程中要求不能有洗液漏出,否则将影响洗涤的效果,而且由于C-12芯片是定量(非定性)检测,要求多次洗涤的条件要保持一致,因此对洗盒密封性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洗盒要有一定的耐用性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的洗涤方式如下:将芯片放入专用的芯片洗盒中,加入洗涤液,然后将洗盒竖直放入摇床中,将摇床调至250rpm,37℃洗涤8分钟。在整个过程中总共需洗涤8次。每次摇洗后要取出芯片洗盒中用过的洗涤液,并用此洗涤液冲洗芯片,由于每次检测要开盒盖8次,因此洗盒应有一定的耐用性。
然而,现有蛋白芯片洗盒如图1、图2、图3所示,这种洗盒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放入芯片和洗液后气泡排不掉;第二,盖体与盒体密封不严,在洗涤过程中洗液会流出;第三,盒体耐用性差,很容易开裂。从而难以达到为了保证芯片的洗涤效果而必须满足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使用现有蛋白芯片洗盒对蛋白芯片进行洗涤,不能使芯片达到相当的洗涤效果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蛋白芯片洗盒,相对于现有蛋白芯片洗盒,本实用新型所述蛋白芯片洗盒在技术上进行了多次改进,从而能够满足使芯片达到良好的洗涤效果,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洗盒主要用于在双抗体夹心法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中对芯片的洗涤。
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次技术上的改进能够成功的解决现有洗盒存在的放入芯片和洗液后气泡排不掉的问题:
一种蛋白芯片洗盒,包括盖体及盒体,其特征在于盖体上设有将盒体内与外界连通的气压平衡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气泡即可通过气压平衡孔顺利排出。
至少在第一次技术改进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次技术上的改进,以解决现有洗盒盖体与盒体密封不严,在洗涤过程中洗液会流出的问题,解决该问题可以使用任何有效的密封技术,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盖体包括压板以及设置在压板中部的凸块,所述凸块侧面与盒体开口端端部的内表面相对配合,所述盖体还包括密封圈,凸块侧面设有供密封圈卡入的凹槽,所述盖体至少通过密封圈与盒体开口端端部内表面紧密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