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487.9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隆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309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瓶贴 自动 脱落 剥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
【背景技术】
在废品回收行业中,通常回收回来的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塑料瓶外表上都有一层塑料薄膜瓶贴,在将塑料瓶进行回收加工之前常常需把这层塑料薄膜瓶贴剥掉,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通过人工将其剥掉,这样不仅耗费人工、效率低,而且在大规模的回收加工是非常不现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实现剥掉瓶贴操作的自动化,不仅效率高、人力耗费低,而且能满足大规模回收加工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包括一下机壳、一可掀盖于下机壳的上机壳、一剥标机构和一动力源,所述剥标机构通过一转轴连接于下机壳,且该剥标机构在上机壳盖于下机壳时处于上机壳盖与下机壳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动力源与转轴连接,所述上机壳上设有一入口,所述下机壳上设有一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剥标机构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套设于转轴,所述主体上环设有一由复数片扇形铁片形成的螺旋单元,所述上机壳上的入口与螺旋单元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体上还含有复数排设置的含齿口的条形铁片,且相邻两排的该条形铁片相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壳与下机壳内均有复数排平行设置的齿口。
进一步地,所述扇形铁片的至少一扇面上设有至少一含齿口的条形铁片。
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纯人工剥掉瓶贴操作的问题,实现该操作的自动化,不仅效率高、人力耗费低,而且能满足大规模回收加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条形铁片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上机壳盖于下机壳时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瓶贴自动脱落的剥标机包括包括一下机壳1、一可掀盖于下机壳1的上机壳2、一剥标机构3和一动力源4,所述剥标机构3通过一转轴5连接于下机壳1,且该剥标机构3在上机壳2盖于下机壳1时处于上机壳2盖与下机壳1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动力源4与转轴5连接,所述上机壳2上设有一入口21,所述下机壳1上设有一出口(未图示)。所述剥标机构3包括一主体31,所述主体31套设于转轴5,所述主体31上环设有一由复数片扇形铁片形成的螺旋单元32,所述上机壳2上的入口21与螺旋单元32的位置相对应,当塑料瓶从入口21进入后首先到达螺旋单元32并被其不断地往后卷,所述主体31上还含有复数排设置的含齿口的条形铁片33,且相邻两排的该条形铁片33相错设置,所述上机壳2与下机壳内1均有复数排平行设置的齿口6,所述扇形铁片的扇面上至少设有一排齿口6,这些齿口6增大了塑料瓶在机内受到的摩擦,使得瓶贴更易的从瓶身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首先启动动力源4,动力源4通过转轴带动剥标机构3运转,然后将需剥掉瓶贴的塑料瓶从入口21进入机内,塑料瓶从入口21进入后首先到达螺旋单元32并被其不断地往后卷,并且在卷的同时受到螺旋单元32上的齿口6的摩擦,使瓶贴与瓶身先稍微松动,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塑料瓶被过快的卷入后端,接着被卷入后的塑料瓶在主体31上含齿口的条形铁片33及上机壳2与下机壳内1上的齿口8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瓶贴从瓶身上脱落,最后从下机壳1上的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隆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隆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