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捕鱼的渔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832.9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9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喜田;于和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喜田 |
主分类号: | A01K74/00 | 分类号: | A01K74/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830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捕鱼 渔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捕鱼的渔具,专门用于捕捉章鱼或寄居蟹。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捕鱼器具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是带有鱼钩、鱼饵的捕鱼器具,鱼在吞食诱饵时挂钩,以捕获鱼类。通过鱼钩捕获的鱼,由于身体受到损害,不易生存或生存时间短,导致过早死亡,以致其不新鲜,影响存放和运输;另外现有的捕鱼器具一般不能捕捉章鱼或寄居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捕鱼的渔具,该渔具不需鱼钩及鱼饵,便能钓到章鱼或寄居蟹。
本实用新型包括鱼漂、网线和连接接在网线上的钓鱼器,所述钓鱼器为淡红色或红色海螺壳形状。
所述钓鱼器最大截面的螺口水平宽度a为35-45mm。最大截面螺壳内端内侧壁与螺壳内壁最小距离m为20-25mm。最大截面螺壳内端侧壁与螺壳内壁的垂直距离n为30-40mm。所述钓鱼器的螺口内壁最大高度b为70-85mm。螺口端面和与其平行的螺壳内壁切面的距离h为70-75mm。螺口外壁高度c为100-110mm。螺壳最大截面各点处水平外径e为95-100mm。螺壳高度d为115-125mm。螺壳壁厚W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专门用于捕捉章鱼或寄居蟹,不需鱼钩及鱼饵,其钓鱼器采用红色或淡红色塑料材质的海螺壳型状结构,其上下开有连接孔,重量180-250克,能够自然下沉到海中而不漂浮。使用时,将其系在网线上即可,章鱼或寄居蟹会自动钻入螺壳状的钓鱼器内产卵、栖息,使用方便。按本实用新型制作的螺壳状钓鱼器,是最适合章鱼或寄居蟹选用的窝巢,以方便钓到章鱼或寄居蟹。按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技术参数范围制作的螺壳状钓鱼器,是最适合捕捉普遍大小的章鱼或寄居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钓鱼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1.钓鱼器,2.螺口,3.螺口外侧边,4.螺口内侧边,5.螺壳,6.螺壳内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鱼漂、网线和连接接在网线上的钓鱼器1,所述钓鱼器1为红色塑料海螺壳形状,其上下开有网线连接孔。
如图1、图2所示,本例中所述钓鱼器1最大截面的螺口2水平宽度a为35mm,即:最大截面处螺口外侧边3的内壁与螺口内侧边4的外壁水平宽度a是35mm;所述钓鱼器1最大截面螺壳内端6内侧壁与螺壳5内壁最小距离m为20mm,螺壳内端6端部侧壁与螺壳5内壁的垂直距离n为30mm;螺口2内壁最大高度b为70mm;螺口2外壁高度c为100mm;螺壳5高度d为115mm。如图2所示,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其螺壳5各截面均呈渐开线结构,其中最大截面螺口2端面和与其平行的螺壳5内壁切面的距离h为70mm;螺壳5最大截面各点处水平外径e为95mm,螺壳壁厚W为3mm。
使用时,在网线上栓接多个钓鱼器1,将网置于大海中,由于其钓鱼器1采用章鱼或寄居蟹喜欢和容易辨认的红色塑料制成,促使章鱼或寄居蟹游进螺壳状的钓鱼器1内栖息或产卵,达到捕捉的目的。
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整体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钓鱼器1为淡红色塑料海螺壳形状,所述钓鱼器1最大截面的螺口2水平宽度a为45mm,即:最大截面处螺口外侧边3的内壁与螺口内侧边4的外壁最大水平宽度a是45mm;所述钓鱼器1最大截面螺壳内端6内侧壁与螺壳5内壁最大距离m为25mm,螺壳内端6端部侧壁与螺壳5内壁的垂直距离n为40mm;螺口2内壁最大高度b为85mm;螺口2外壁高度c为110mm;螺壳5高度d为125mm。如图2所示,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其螺壳5各截面均呈渐开线结构。其中最大截面螺口2端面和与其平行的螺壳5内壁切面的距离h为75mm;螺壳5最大截面各点处水平外径e为100mm,螺壳壁厚W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喜田,未经于喜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2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