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电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4423.2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2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均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华特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点火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装置,特别是一种压电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打火机上用的都是压电式的点火装置,压电点火装置是利用丁烷、天然气等易燃气体为燃料,通过用手按压点火按钮,使点火装置中的压电材料产生火花然后点燃释放出来的易燃气体从而产生火苗,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压电推杆31在点火按钮的受压下,向下带动击锤32击打压电陶瓷33上的击打体36,压电陶瓷33产生高压电,压电陶瓷33的一端连接导线35,另一端连接金属的压电帽34,导线35设置到打火机的出气口,当压电推杆31向下带动击锤击打压电陶瓷33的同时会打开出气阀释放易燃气体,同时出气阀会连接压电帽34,这样出气口处就会由导线35和出气阀形成很强的电势差,从而在出气口瞬间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体,这种点火装置有两个缺点,首先是要通过将导线引到出气口来实现点火,由于导线的存在,点火装置在装入打火机的时候操作复杂,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安装好以后导线长度和位置并不能很准确,需要工人另外来修剪调整导线的长度和位置,效率低下;其次是现在压电陶瓷存在着电量不足的缺陷,有时候会打不着火,点火不良的情况,而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率装配,提高电量和使用寿命的打火机压电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电点火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压电陶瓷和压电推杆,压电推杆上固定有用于对压电陶瓷施压的击锤,压电推杆顶住设置在外壳内的推杆弹簧,所述的压电陶瓷为两粒,压电陶瓷A和压电陶瓷B,压电陶瓷A和压电陶瓷B的一端都连接中心极片,压电陶瓷A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上端的压电帽紧密接触,压电陶瓷B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击打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打火机气阀跷板的封胶槽,中心极片固定于外壳上并伸出封胶槽的外端;所述的推杆弹簧连接固定在外壳上的方极片,方极片连接到压电帽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心极片的一端呈圆筒形并从封胶槽中伸出,圆筒的两侧设有细长撑脚;封胶槽内设置有两个卡条,中心极片的撑脚卡在卡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电推杆上套有强力弹簧,增加了点火所需的力量,防止小孩子误点打火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电推杆下端设置有托住强力弹簧的托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封胶槽内涂有胶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电推杆为圆柱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点火装置安装到打火机上的时候,是将压电帽这一端朝上,压电帽上安装点火按钮,在压电帽和点火按钮之间设置一根铜针,按下点火按钮之后,外壳带动压电陶瓷向下受到击锤的击打产生高压电,封胶槽向下挤压打火机气阀跷板,使气阀打开气体释放,同时中心极片与金属的打火机跷板接触,而点火按钮按下的同时,与压电帽接触的铜针会处在出气口处,由于压电帽和中心极片分别处于压电陶瓷的两端,这样铜针和打火机跷板分别处在出气口形成由压电陶瓷产生的高压电,瞬间放电点燃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是点火装置中不再需要安装导线,而是由铜针和中心极片这种方便安装的部件代替,由此提高了装配效率和效果;其次,采用两粒压电陶瓷的方式提高了压电的电量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电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到打火机上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2,一种压电点火装置,包括外壳12,外壳12内设置有压电陶瓷和压电推杆8,压电推杆8上固定有用于对压电陶瓷施压的击锤6,压电推杆8顶住设置在外壳12内的推杆弹簧11,所述的压电陶瓷为两粒,压电陶瓷A2和压电陶瓷B3,压电陶瓷A2和压电陶瓷B3的一端都连接中心极片17,压电陶瓷A2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外壳上端的压电帽1紧密接触,压电陶瓷B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击打体5,外壳1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打火机气阀跷板的封胶槽13,中心极片17固定于外壳12上并伸出封胶槽13的外端;推杆弹簧11连接固定在外壳上的方极片4,方极片4连接到压电帽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华特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华特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4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泥浆分池造浆系统
- 下一篇: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