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5085.4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豪;王文岚;陈文俊;范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33/7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达成电路板与芯片模块之间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用于在两个分离的电子元件,如芯片模块和印刷电路板之间提供电性导通路径。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1533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搭载于绝缘本体上方的取放板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由塑胶材料一体冲压成型,其包括基体及自基体四周向上延伸的侧壁。基体的中部设有收容若干导电端子的端子孔。侧壁的四个角部设有若干向上凸伸的凸伸部。其中两相对侧壁的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台,另外两侧壁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拾取部,该拾取部可便于操作者拾取位于基体内的芯片模块。
其中,上述绝缘本体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的处:由于塑胶材料具有高度的异向性,并且绝缘本体中部的若干端子孔形状不规律,以致于绝缘本体在成形冷却之后,整个端子孔区域会因不均匀的收缩而扭曲变形,即使绝缘本体四周的侧壁收缩均匀,最后的整体结构也会扭曲变形,而且侧壁扭曲的趋势与绝缘本体的端子控区域扭曲的趋势相同。另外一个现有的电连接器在其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若干向下凹陷的凹槽,但凹槽的位置及数量随产品不同而发生变化,需要做多次尝试。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缓绝缘本体扭曲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体及位于基体四周的侧壁,侧壁角部设有若干凸伸部,凸伸部的外侧面或者上下面设有凹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凸伸部的不同的位置上分别对称设有的凹槽,可分散应力,以防止扭曲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搭载于绝缘本体1上方的取放板2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3。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由塑胶材料浇注成型,其包括基体10及自基体10四周的侧缘竖直向上延伸的侧壁11。其中,基体10的中部设有贯穿基体10的中空部12,于中空部12的四周设有收容若干导电端子3的端子孔14。侧壁11的四个角部各设有向上凸伸的凸伸部15,所述凸伸部15的内侧缘向中空部12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定位块16,所述定位块16用于引导芯片模块(未图示)进入绝缘本体1的基体10内。其中两相对侧壁11设有一对向基体10方向凸伸的凸柱17,另外两侧壁1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拾取部18,该拾取部18可便于操作者拾取位于基体10内的芯片模块(未图示),于拾取部18的凹陷处的内侧缘设有大致呈台阶状的定位片13,该定位片13与凸柱17相互配合用于定位位于基体10内的芯片模块(未图示)。上述设有拾取部18的侧壁11的外侧面的两端设有一对向内凹陷的卡持槽19。
所述凸伸部15包括第一凸伸部150、第二凸伸部151、第三凸伸部152及第四凸伸部153,第一凸伸部150和第三凸伸部152的结构相同并位于斜对角的位置,第二凸伸部151和第四凸伸部153的结构相同并位于另一斜对角的位置。请先参阅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绝缘本体1的第一凸伸部150和第三凸伸部152的两外侧面的上侧设有向内凹陷大致呈矩形结构的上凹槽154,第二凸伸部151和第四凸伸部153的两外侧面的下侧也设有向内凹陷大致呈矩形结构的下凹槽155,上凹槽154及下凹槽155分别位于侧壁11中线的上下相对两侧,其可减缓绝缘本体1因应力过度集中而发生扭曲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5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