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码相机及相机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5656.4 | 申请日: | 201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7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陈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A45C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相机 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及相机套,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数据传输的数码相机及相机套。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成为数码影像拍摄和存储电子产品。人们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影像时是将影像数据存储于数码相机,若需要将数码相机的影像数据传输导出至计算机观赏或存储时,需要将数据线分别连接数码相机和计算机以将数码相机的影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因此,若需要导出数码相机内的影像数据时,数据线成为必不可少的连接设备,使得数码相机的影像数据传输极为不便,尤其是在外出或者旅行中,携带数据线则增加负担,而遗漏或丢失数据线则导致数码相机的影像数据不能导出而影响数码相机的使用。
此外,数码相机在平常使用或外出旅行时,若遇到相机电量突然不足,使得数码相机无法使用,甚至使得正在拍摄的影像也不能存储,常常导致影像拍摄的遗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数码相机的数据传输,使得数码相机便于携带,解决数码相机的突发性电源不足的问题,则成为当前数码相机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需求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码相机,方便连接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方便携带和使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码相机,包括相机本体和位于相机本体内的微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模块,所述接口电路模块连接数据连接线装置,所述数据连接线装置包括数据线和插接头,所述数据线一端连接接口电路模块并伸出数码相机本体,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插接头以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海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放置上述数码相机的相机套,包括相机套本体,相机套本体围成放置所述数码相机的容纳空间,相机套本体上固定设置数据连接线装置,所述数据连接线装置包括第一端连接头、第二端连接头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端连接头的数据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本体设置数据线,方便连接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而无需额外携带数据线,携带方便,使得数码相机的数据传输方便易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数码相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使用的相机套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使用的相机套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实施方式、结构特,对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及其相机套的具体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便于数据相机的数据传输,减少数码相机的携带的不便,也使得数码相机的使用方便,利于推广应用。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数码相机包括相机本体,相机本体11内部设置微处理器和数据接口电路模块,数据接口电路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并连接数据连接头以传输数码相机存储的数据。具体实施例中,数据接口电路包括USB数据接口电路模块、1394数据接口电路模块或者其他数据接口电路模块。相机本体11的上端面设置用以开启相机的电源按钮12和控制相机快门的快门按钮13,开启数码相机后,数码相机的镜头15自动伸出相机本体获取拍摄影像的光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闪光灯14用以补偿光线。相机本体11的一侧端设置连接线装置16,连接线装置16连接相机本体11内部的数据接口模块并伸出相机本体11(位于相机本体的外部)。在设置连接线装置16的相机本体的侧端可以设置与数据接口电路模块连接的数据接口,例如USB数据接口、Mini-USB接口或者1394接口,此外,上述的数据接口也可以设置于与连接线装置16相对的相机本体的另一相对侧端。
如图2,设置数据连接线装置16的相机本体11的一侧端面设置用以收纳连接线装置的收纳槽17。收纳槽的形状与连接线装置16相 配合,在连接线装置不使用时,连接线装置可以收纳容放于收纳槽17内,从而省却了连接线装置额外占用相机本体11的空间,不增加相机本体11的体积,有利于数码相机11的体积小型化和便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56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微晶木地板地热复合结构
- 下一篇: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