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6384.X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8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晋才;海涌;斯扬;谢靖;潘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晋才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52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颈椎 椎间盘 复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假体,特别是关于颈椎次全切除后保留颈椎双节段可活动的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
背景技术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分为颈前路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椎体次全切除就是手术时切除中间椎体(治病椎体,或称“责任椎”)的中央部分,约10~12mm,同时切除上下两个椎间盘。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是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的关键步骤,植骨融合的目的则是填补椎间盘或椎体部分被切除后留下的空隙。采用这种手术方法,虽然脊髓、神经根压迫的问题解决了,但现行的植骨融合方法却会使颈椎的部分运动节段融合在一起而失去运动功能,如图1、图2所示,在中间一节椎体1上进行切除手术后,要想达到融合的目的,就必须使用螺钉4和钢板5将骨块6与三个节段的颈椎椎体固定在一起,这样三个节段椎体间必然失去了活动功能。因此,植骨融合其实是以牺牲颈椎的运动节段为前提的,是无奈之举,同时又是违背生物力学基本原理的手术。但是,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手术已经应用半个多世纪,已经成为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金标准”手术方式。
临床经验与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我们治疗的并非整个疾病本身,而仅仅是这一疾病在特定部位造成损害的结果。换言之,我们通过颈椎前路单个或多个节段的融合手术治疗好颈椎病时,颈椎退变仍然在继续,植骨融合手术除了会限制颈椎的运动以外,还会加速颈椎的退变,造成新的病损。因此,颈椎次全切除手术后,保证颈椎的正常运动并有效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成为脊柱外科医生寻求技术改进的新途径。
本世纪初“人工颈椎间盘”(参考文献1:Goffin J,Casey A,Kehr P,et al.Prelim 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J].Neurosurg,2002,51(3):840-847)被设计并应用于临床,2003年引进我国,很多医院开展了这一新技术(参考文献2:孙宇,潘胜发,张凤山,等.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早期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85-98;参考文献3:王征,王岩,张雪松,等.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6):420-423),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最长随访6年的结果非常满意。现行有效的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如图3、图4所示,它是由上终板7、下终板8以及中间的球形核9组成的。球形核9嵌入到上终板7和下终板8中,因此,上终板7和下终板8就可以以球形核9为媒介相互转动了。上终板7和下终板8分别连接在上节椎体和下节椎体上。
虽然具有代表性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非融合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最理想化的技术,但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适应症是有限的。第一,单纯颈椎间盘置换只适应于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可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目的的患者;第二,置换的前提是椎间隙没有塌陷,存留有椎间活动间隙。临床上很多退变较重的病人单纯切除椎间盘并不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由于椎体后缘增生不得不选择颈椎次全切除手术,最终将三个节段的颈椎椎体进行融合。
多节段融合手术比单节段融合术更易使颈椎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这一点已经被证实。因此,设计一种颈椎次全切除手术后仍能保持颈椎椎体运动的假体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病椎体次全切除后,起支撑和活动连接作用的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的复合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它包括一安装在病变颈椎椎体上,与手术缺损部位相配合的支撑假体,一配合连接在支撑假体与上一节段颈椎体之间的上位椎间盘假体,一配合连接在支撑假体与下一节段颈椎体之间的下位椎间盘假体;所述支撑假体具有保持所述缺损部位稳固的支架式结构,所述上位椎间盘假体、下位椎间盘假体上具有与所述支撑假体保持相对运动的球面接触结构。
所述支撑假体包括左、右两侧板和上、下两盖板,组成“口”字型结构,所述两侧板的外端边缘部位制作有外翻的钩缘,当将所述支撑假体植入所述缺损部位后,所述钩缘卡在缺损部位的边缘上。
在所述侧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凸齿,所述凸齿与预先在缺损部位侧壁上开设的凹槽相匹配。
在所述侧板靠近缺损部位外端的部位上,设置有夹持槽和夹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晋才,未经杨晋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3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