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钢坡屋面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6768.1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远;羡永彪;徐裕生;陈仁善;余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4B7/04;E04D11/02;E04B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钢坡 屋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坡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坡屋面采用混凝土或简易钢架为结构支撑,采用粘土瓦或混凝土瓦等重质材料为屋面瓦材,重量大,不节能,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出现了薄壁轻钢屋面支撑系统,但没有配套轻质瓦材和人造复合望板。整体结构重量大,用钢量大,相对于传统混凝土坡屋面,价格大幅度增加,无法广泛推广,同时建筑没有综合考虑节能、防火、抗震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坡面屋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钢坡屋面系统,其包括瓦屋面、天花板以及屋面承重支撑结构,瓦屋面包括屋面基板以及设置在屋面基板外侧的瓦片,所述屋面基板为人造复合望板或定向刨花板,所述瓦片为沥青瓦、沥青波形瓦或树脂瓦,所述屋面承重支撑结构为薄壁轻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屋面还包括设置在屋面基板与瓦片之间的防水垫层、设置在天花板上侧的保温层,保温层可以采用各种保温材料,优选玻璃棉或聚苯乙烯泡沫板。天花板优选为防火板,特别是双层防火石膏板。薄壁轻钢结构优选采用双面镀锌薄壁轻钢,全部在工厂定制生产,现场安装。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以薄壁轻钢作为屋面承重支撑结构,具有清洁环保,施工快捷、方便,安全性好,防火、防虫,抗震,可循环利用以及设计富有弹性等优点;
2、采用人造复合望板或定向刨花板为屋面基板,并结合采用沥青瓦、沥青波形瓦或树脂瓦等轻质瓦材,屋面整体结构重量相比传统混凝土屋面有大幅下降,同时,由于重量下降,屋面承重支撑结构的用钢量降低(屋面系统重量不超过50kg/m2(坡面面积),用钢量不超过10kg/m2(坡面面积)。
3、本实用新型的屋面系统造价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瓦屋面;2、瓦片;3、防水垫层;4、屋面基板;5、轻钢桁架上弦;6、天花板;7、轻钢吊顶龙骨;8、保温层;9、轻钢桁架下弦;10、硬质保温板;11、墙体;12、通风吊顶板;13、屋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坡屋面系统主要包括瓦屋面1、屋檐13、天花板6以及屋面承重支撑结构四个部分。瓦屋面1包括屋面基板4以及设置在屋面基板4外侧的瓦片2,屋面基板4为人造复合望板或定向刨花板,瓦片2为沥青瓦、沥青波形瓦或树脂瓦等轻质瓦材。屋面承重支撑结构为双面镀锌薄壁轻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屋面1的轻钢桁架上弦5、设置在天花板6上侧的轻钢桁架下弦9、轻钢吊顶龙骨7。屋面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墙体11与屋檐13之间的通风吊顶板12。
考虑到建筑的防水、防火以及保温问题,在屋面基板4与瓦片2之间设置防水垫层3;天花板6直接采用双层防火石膏板等防火板,并且在天花板6的上侧设置玻璃棉、岩棉或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保温材料,另在墙体11的外侧也设置保温材料具体为硬质保温板10。
根据本实施例的坡屋面系统,相对于传统混凝土坡屋面,节能65%以上,钢材用量低于传统屋面,屋面系统重量为传统混凝土坡屋面的10%,达到GB50386、GB50016三级耐火等级要求的耐火极限0.5h以上,抗震能力达到烈度8度以上,工程造价不超过传统混凝土坡屋面,施工周期缩短1周以上,现场装配式施工环境污染少,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小化的红外线热感测组件
- 下一篇:多通道同层防臭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