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材外表面环向刻伤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7683.5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吕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王寿珍 |
地址: | 132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外表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中一种在施工现场使用的刻伤机加工管材外表面环向槽形缺陷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损检测在施工现场使用的刻伤机加工管材外表面的槽形缺陷,主要是利用机械铣削加工的原理,在管材轴向加工槽形缺陷。现有在施工现场使用的刻伤机对于管材的环向槽形缺陷是不能加工的。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管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领域不断要求检测管材的外表面环向缺陷,必须加工管材的外表面环向槽为无损检测的正常进行提供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刻伤机加工管材外表面环向槽形缺陷的行走装置,从而利用原有刻伤机方便地加工管材外表面环向槽形缺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管材外表面环向刻伤辅助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手动进给机构和小车机构,所述的安装支架是用两根螺杆联接的两个弧形压板和固定在其中一个弧形压板的安装板;所述的手动进给机构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的手动进给机构包括水平丝杠、带水平滑道的丝母和沿丝母上竖直槽可竖直自由移动的转轴座;所述的小车机构包括小车、固定刻伤机的联接座和固定在小车机构上的小车推杆,小车机构与手动进给机构通过小车推杆上的轴孔与手动进给机构上的转轴座上的转轴相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小车机构上安装利用现有刻伤机,通过小车机构在管材外表面的周向运动时带动刻伤机的内铣机构沿着管材外表面做仿形动动,保证了刀片的加工深度一致,满足了探伤机所要求的槽形缺陷修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螺杆、2为弧形压板、3为安装板、4为水平丝杠、5为丝母、6为转轴座、7为小车、8为小车推杆、9为待加工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首先将刻伤机用固定刻伤机的固定座与小车机构固定,并把小车机构放置在要加工环向槽形缺陷的管材外,小车的方向为沿管材环向运动的方向,调整好刻伤机的外铣传动系统上的铣刀,使其与管材外弧相切;其次预调好固定支架螺杆长度使两弧板间里端距离大于管材外径,用螺钉安装手动进给机构与固定架,把手动进给机构和固定支架放到管材外表面,调整两侧螺杆长度使安装架固定的管材外表面上,然后用转轴座上的小轴联接好好转轴座与小车机构的推杆.这时调整手动进给机构上的水平丝杠,小车机构就能沿着管材外表面弧运动了,调整刻伤机上外铣系统的铣刀上下和前后进给就能调整铣刀加工的槽深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调整手动进给系统上的水平丝杠推动小车机构向前或向后运动,小车机构沿管材外表面运动时,小车机构产生上下和前后线位移的同时也产生角位移,线位移由丝杠的水平运动和转轴座沿着丝杠上丝母的竖直槽上下运动来消除,角位移由转轴座上的转轴来消除,这样就保证了小车机构沿着管材外径圆周运动的平稳了,由于小车机构和刻伤机的自重远大于刻伤机铣刀工作时产生的竖直反力,小车机构沿管材外表面圆周运动的距离为20到30毫米,铣刀加工深度小于1毫米,刻伤机工作时,小车机构水平放置,沿着管材竖直方向上和向下产生的线位移远小于小车水平运动的直线距离,同样保证了小车机构的工作平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7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