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光源的压舌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7852.5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红;唐波;汪荣泉;陈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3/00 | 分类号: | A61B13/00;A6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压舌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舌板,特别涉及一种带光源的压舌板。
背景技术
在口腔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常常需要将病人舌头压下才能清楚的观察口腔内和喉咙口附近的器官病变和感染情况,医用压舌板是现行通用的辅助诊断工具。在压下患者舌头的同时,需要有光源的配合才能使医生清楚的观察口腔内的病变和感染情况,现行做法是使用外接光源(例如电灯、手电筒等)来提供口腔内光源。但是,使用外接光源非常不方便,有事甚至需要别人的配合才能完成检查;同时使用外接光源会造成口腔内的部分黑暗死角,进而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带光源的压舌板,使压舌板和光源连成一体,将发光体随着压舌板进入口腔内,解决现有压舌板存在的使用不便和黑暗死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医生使用,同时能够使发光体随着压舌板进入口腔内提供光源的压舌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光源的压舌板,包括压舌板本体、电池、发光体、导线和开关,所述压舌板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电池、发光体和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电路,所述闭合电路内置于压舌板本体内,发光体内置于透明的压舌板本体的压舌段。
进一步,所述压舌板本体由绝热耐高温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发光体由多个灯泡串联而成并沿压舌板压舌段边缘分布;
进一步,还包括圆形电池盒和电池盒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带光源的压舌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压舌板的压舌端内部设置发光体,发光体和压舌板融为一体的结构能使发光体和压舌板一起伸入患者口腔内,给医生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压舌板的压舌端能通过内部的发光体于口腔内部发光,照明效果更加明显,避免了检查时口腔内的黑暗死角,方便医生对口腔各个部位的诊断观察;采用绝热耐高温材料制备的压舌板,能够防止内部发光体产生的热量传到压舌板表面烫伤患者舌头,同时还可以对压舌板进行高温消毒,重复使用,节约成本;设置电池盒结构,可以更换电池,保证压舌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带光源的压舌板,包括压舌板本体1、电池2、发光体3、导线4和开关5,所述压舌板本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电池2、发光体3和开关5通过导线串联形成闭合电路,所述闭合电路内置于压舌板本体1内,发光体3内置于透明的压舌板本体1的压舌段;使用时,将开关5闭合,使发光体发光,将压舌板伸入患者口腔内,在压舌的同时还能发光,便于医生的诊断观察,而且观察效果显著提高。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压舌板本体1采用绝热耐高温的材料制成,采用绝热材料制作压舌板本体1,能够防止内部发光体产生的热量传入压舌板外表面而烫伤患者舌头;同时,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压舌板本体1,能够通过高温进行消毒处理,反复使用,节约成本。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发光体3由多个灯泡串联而成并沿压舌板压舌端边缘分布,提高压舌板的照明效果。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压舌板还包括圆形电池盒6和电池盒开关7,用于更换电池,使该压舌板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7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