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攻式经皮椎弓根定向植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9025.X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尹知训;丁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F2/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18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攻式经皮椎弓根 定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创胸腰椎椎体内植骨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自攻式经皮椎弓根定向植骨装置,适用于经皮经椎弓根椎体内定向植骨。属于医疗操作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知的椎体内植骨器械都是经椎弓根植骨器械,多由椎弓根扩孔器、植骨漏斗、内蕊、通条组成。植骨漏斗前端直开口,植骨范围少;使用时需显露相应椎弓部,逐级扩孔后放入植骨漏斗植骨,只能用于开放性手术,手术创伤大,不能用于椎体骨折微创内、外固定后的椎体内植骨。国外Lam等设计的Optimesh系统,应用可注射颗粒状植骨材料行经皮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椎弓根通道较大,直径8.5mm,容易穿破椎弓根,不适合国人;且需应用特制的可注射颗粒状植骨材料,国内开展困难,费用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自攻式经皮椎弓根定向植骨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微创取骨、经皮穿刺自攻椎弓根通道,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创伤,而且可实现多方位定向植骨,进行可控性目标区植骨和辅助终板复位,增加植骨量和植骨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自攻式经皮椎弓根定向植骨装置,包括取骨器和定向植骨机构,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定向植骨机构包括植骨漏斗、送骨器和定位件,植骨漏斗的前部呈弧形弯曲,在所述弧形弯曲的端面形成斜面及侧开口,在植骨漏斗的后部设有卡槽,所述送骨器与植骨漏斗相配合连接,所述定位件中部设有圆孔,通过圆孔固定于植骨漏斗前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弧形弯曲的端面形成斜面的倾斜度可以为12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取骨器、植骨漏斗、送骨器和定位件可以由医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取骨器前部50mm处可以为直径10mm的薄壁环形凿,壁厚1.5mm,且前部还设有矩形开口;取骨器后部可以为直径10mm的厚壁圆管,壁厚3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植骨漏斗的外径可以为5.5mm,内径可以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送骨器前部可以为长160mm、直径3.9mm的圆柱体,最前端设有与植骨漏斗相适应的弧形弯曲和12度切面,后部设有与植骨漏斗的卡槽相扣接的卡栓I。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送骨器前部可以为长160mm、直径3.7mm的圆柱体,最前端设有弧形弯曲;所述定向植骨机构还可以包括载骨器,所述载骨器为倒驼峰状薄壁容器,其前部设有直径为16mm、长为10mm的套管,套管内带有卡栓II,所述 卡栓II与卡槽相扣接使植骨漏斗和载骨器形成组合植骨漏斗,所述送骨器与组合植骨漏斗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定位件的圆孔直径可以为5.6mm,圆孔的一侧设有半环形弹性薄片,且该薄片与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合理,操作微创而安全,符合国人椎弓根解剖特征,具有经皮穿刺、自攻通道、定向植骨、辅助复位等功能,适用于胸腰椎新鲜骨折微创固定后椎体内植骨,实现定向植骨,扩大植骨区域,增加植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1的定向植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2的定向植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取骨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植骨漏斗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1的送骨器的立体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2的送骨器的立体图。
图9为图2中载骨器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取骨器,2-植骨漏斗,3-送骨器,4-定位件,5-侧开口,6-卡槽,7-圆孔,8-卡栓I,9-载骨器,10-卡栓II。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学院,未经广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9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