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9746.0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先土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312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池 导流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系统,特别是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自来水净水工艺处理过程,由于各地水源不同,水质各异,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多种多样,以河流地表水为源水,设计自来水公共设施时,仍沿用一百多年来传统净化工艺技术。
现有自来水厂采用的净水工艺通常包括取水口1C、一级取水泵站2C、凝集3C、絮凝4C、混凝5C、沉淀6C、过滤7C、排污及污泥处置8C、反冲洗废水处置9C、消毒10C、二级水泵站11C、市政管道12C、用户13C。其中混凝沉淀或澄清及过滤为传统净化水厂中主体构筑物。可见现有自来水厂必须采用凝集、絮凝、混凝、沉淀、过滤、排污及污泥处置C、反冲洗废水处置、消毒等多个步骤,这样的现有自来水厂投资大,且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
本实用新型人以前采用的净水楼技术一直以来是采用天然的砂卵石层作为过滤层,其技术原理是:设计的沉井→渗渠→集水池→净水楼等净水构筑物布置在江河岸边,当净水楼内的泵机组抽水时,集水池内的水位产生降深,由于压力传导作用,河水位与集水池水位之间产生压力差,在河床底部砂卵石层内形成低压区,诱使河水下渗,穿过河床表层砂卵石层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杂质被河床表层砂卵石层吸附和过滤,河床表层的过滤物等杂质又被动态变化的河水冲刷更新,年复一年,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河床底部的喇叭口进水槽可持续、稳定地获取高品质的自来水供给用户。所以不存在现有自来水厂必须采用凝集、絮凝、混凝的步骤,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是本发明人以前采用的净水楼技术因为没有在自来水中采用消毒杀菌措施,所得到的过滤水有时候难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通常只能作为工业用水,对生活饮用水往往存在细菌、病毒等超标现象,因此对水的规范化消毒不能有丝毫松懈。
以前采用的净水楼技术包括在先专利CN1228495C公告的《一种稳定水量的沉井构筑方法》和在先专利CN100564702C公告的《一种稳定水量的矩形渗渠构筑方法》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包括集水池、对接口、净化沉井、清水池、重力渗渠、消毒加药系统、导流墙;其中:重力渗渠与净化沉井相通,清水池设置在净化沉井内,清水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净化沉井相通,清水池的另一端通过对接口与集水池相通,若干导流墙设置在清水池内,消毒加药系统通过管道将药物输送至净化沉井中的清水池。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包括出水口、集水池、对接口、净化沉井、过渡沉井、清水池、重力渗渠、喇叭口进水槽、消毒加药系统、导流墙、加药口;其中:喇叭口进水槽与重力渗渠相通,重力渗渠与净化沉井相通,清水池设置在净化沉井内,清水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净化沉井相通,清水池的另一端通过对接口与集水池相通,若干导流墙设置在清水池内,出水口通过泵与集水池相连,消毒加药系统通过管道与加药口相连,加药口设置在清水池的前端,重力渗渠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过渡沉井。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其中:净化沉井与清水池的横截面都为椭圆。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其中:椭圆的离心率为0.2-0.8。较佳的离心率为0.45-0.65。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其中:消毒加药系统的加药口设置在清水池进水口的前端位置。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其中:消毒加药系统采用二氧化氯发生装置。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其中:净水楼设置在集水池之上,检验室,值班室,配电室可以设置在净水楼中。检验室,值班室,配电室在集水池之上的净水楼中,有利于节约用地,减少管路的投资,便于管理监控。
一种清水池中带导流墙的净水装置的构筑方法,其中:重力渗渠采用以下步骤构筑而得:
(1)挖土:将土层或砂砾卵石层挖至设计深度;将喇叭口进水槽7设置在重力渗渠的下面;
(2)干砌:采用条形砖块、水泥预制块或条形石块干砌排列在矩形渗渠的两侧壁下部,在排列的两侧壁底部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缝和至少一条垂直缝交叉组成的达到设计要求高度的进水缝阵;进水缝阵的缝隙最大为3mm。
(3)浆砌:在干砌的进水缝阵上部浆砌成矩形渗渠的两侧壁;
(4)排石:在矩形渗渠底部紧密排布卵石、砖块和块石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基础,所述基础的高度与干砌的矩形渗渠的两侧下进水缝阵的高度根据计算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先土,未经陈先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9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