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油烟不粘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9948.5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苏元;王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蓓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不粘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油烟不粘锅,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内锅和外锅,内锅和外锅的上口固定连接,在内锅与外锅之间设有间隙的无油烟不粘锅。
背景技术
要想达到无油烟,并且不粘饭菜,这种锅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锅体加热要均匀,且温度要低于240摄氏度,这是制锅行业的共识,锅体加热均匀就不易产生粘锅现象,锅内温度不超过240摄氏度就不会产生油烟,因为,一般的食用油只有当其油温超过240摄氏度时,油内的一些可挥发的物质就会挥发出,形成油烟。现有的燃气炉一般有内圈火和外圈火,在锅内所反映的锅的受火情况,如图6所示,对应于燃气炉的内圈火与外圈火,锅底上有内圈受热部100和外圈受热部200,而食物在外圈受热部200最易被糊化而粘锅。为了解决无油烟和不粘锅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油烟炒锅(专利申请号为02216371.9;申请日为2002年3月26日),包括锅体,锅体由内锅体和外锅体组成,内、外锅体的上口固定连接,内锅体和外锅体的底部设有相互对应的平底部,内锅体和外锅体的平底部复合成一体,内、外锅体的锅壁之间形成夹空层。这种无油烟炒锅,依靠其内锅体和外锅体的平底部复合成一体,内、外锅体的锅壁之间形成夹空层的结构,企望解决无油烟和不粘锅的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此种锅并不能真正达到无油烟和不粘锅的目的。这种复合成一体的平底,虽然增加了厚度,可以达到一定的储热能力,但是,一般的燃气炉的火焰温度高达500摄氏度,并且炉具的外圈温度高于内圈温度,这样,同样会在平底上产生温度不均匀状态;此外,对锅缘而言,虽然,在两锅之间设有间隙,但单纯的靠热空气对流而向锅缘传递热量,其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锅底与锅缘之间的温差也相当大;此种锅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锅的平底部分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才具备储热的效果,锅的平底部分太厚,锅的重量就重,造成使用起来不方便。
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复合金刚无油烟锅(申请号:200620117873.1申请日:2006-05-30),包括锅体、锅柄和锅盖,锅体由内锅体和外锅体组成,内、外锅体连成一体,两者之间具有锅壁夹层,在锅壁夹层中设置有铝合金锅体,内、外锅体为不锈钢锅体,与铝合金锅体复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金刚无油烟锅,在锅壁夹层内设有铝合金锅体,虽然具有一定的热传导作用,但是,由于其铝合金锅体分布在整个锅壁夹层,并将整个锅壁夹层布满,这样,同样存在锅底的温度高于锅缘的温度的问题,也就是同样存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难免也会产生油烟和粘锅现象。
当然,为了解决无油烟和不粘锅的问题,人们还采用了其它一些解决方案,如在锅的内壁上涂复合层的办法,如涂铁氟龙或陶瓷层等,使用铁氟龙作为涂层是否致癌,至今为此一直没有定论;而使用陶瓷层由于其与金属锅体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很容易造成脱落,影响锅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锅体导热均匀的无油烟不粘锅。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设计一种无油烟不粘锅,包括内锅和外锅,在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设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内设有用于将外锅的热量传递给内锅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与内锅内壁,以及外锅内壁呈点接触或线接触,并且导热件的接触点数或接触线数从锅底到锅缘逐渐由稀到密变化。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导热件为柱体,柱体的根数从锅底到锅缘逐渐由稀到密变化,并且柱体的直径从锅底到锅缘逐渐由细到粗变化。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导热件是网格件(呈格栅状),网格件的各网格之间设有以利空气对流的相互连通槽,所述网格的密度从锅底到锅缘逐渐由稀到密变化。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锅可以是用导热系数高的铝合金材料或铜材料制作而成的。
所述导热件可以是用导热系数高的铝合金材料或铜材料制作而成的。
所述内锅可以是金属锅或陶瓷锅,所述金属锅可以是不锈钢锅或铁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内锅与外锅之间的间隙内设有用于将外锅的热量传递给内锅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件,并且,所述导热件与内锅内壁,以及外锅内壁呈点接触或线接触,导热件的接触点数或接触线数从锅底到锅缘逐渐由稀到密变化的结构,所以通过变化的点接触或线接触,使锅底的高温能够快速地传递到锅缘,从而达到锅底与锅缘的温度基本一致的目的,控制锅内温度在240摄氏度以下,就可以实现不粘锅,并且无油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内锅后的外锅上层后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蓓华,未经周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9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化妆品组合物的凝胶技术
- 下一篇:清洁和/或处理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