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音乐语音车顶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0303.3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咏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咏棠 |
主分类号: | G09F21/04 | 分类号: | G09F21/04;G09F27/00;B60Q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音乐 语音 车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车顶上的标志灯装置。特别是涉及设置在出租车顶上的车顶灯装置。
背景技术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出租车设施配置细微之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现有出租车所使用的截面为“三角形”标志灯,沿用多年陈旧缺少新意。虽然采用流线型设计,但是横向设置在出租车顶上横截面积大,行驶时增加阻力加大能耗。标志灯上的出租车公司名称是采用丝网印制在标志灯上,字体平淡缺少立体感可视性差。现有出租车显示载客信息提示灯设置在出租车内副座前方,载客信息提示灯设置位置过低,打车乘客只能在车的正前方或近距离才能看清。若遇阳光强烈、雨雾天气或车辆拥堵时,载客信息提示内容难以辨认。乘客盲目占道拦车既不方便又影响交通安全,也会使出租车失去许多载客机会。现有出租车顶灯没有紧急救助报警提示装置,当出租车内发生抢劫或劫持时,出租车顶灯不能及时显示报警求助信号。有的在出租车顶灯旁边设置一个独立的红色报警灯,显得不伦不类。这种报红色警灯在强光线下显示效果不明显,晚间黑暗环境中红色灯光会映照在车旁物体上,很容易被劫匪发现,这样会适得其反,等于要出租车司机的命。种种缺陷导致许多出租车司机遭受损失和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现行使用的出租车标志顶灯功能单一。出租车顶灯装置是很好的流动传媒平台资源,而这种难得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数量庞大,流动性和渗透性及强。出租车昼夜运行时效性受众率高,全天候流动传播范围广。出租车顶灯作为广告载体传播具有绝对优势。有的在出租车顶灯上用丝网印刷了几个简单的广告词语或图案,其色彩单调,图案过小简单缺少丰富的表达力。到了夜晚,由于出租车顶灯灯壳体壁过厚透光率低,灯光昏暗很难看清广告所表达的内容。目前所有的出租车顶灯、出租车广告灯箱没有音乐语音播放音响装置,大大降低广告传播效率。
现有出租车设置在副驾驶座位前方设置的服务卡,功能单一。服务卡上没有照明装置,在晚间黑暗环境中很难看清监督服务卡内容。没有语音播放提示功能,不能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组合式音乐语音车顶灯装置。具有横截面积小,降低出租车行车阻力节省能耗。在前端灯箱壳体正面设置出租车公司立体字名称标识,立体字清晰美观,可视性好。夜晚,在灯箱内灯光衬托下字体色彩丰富,动感性强。在前端灯箱壳体下端设置凹形装置,凹形装置内设置LED显示屏,凹形装置前端设置透明密封罩,凹形装置壳体后端设置防水散热孔。驾驶室仪表台上设置“空车”按键、“客满”按键、“停运”按键,控制LED显示屏分别滚动显示载客信息,如“空车、欢迎、乘坐”,“客满、下次、服务”,“停运、请您、谅解”,等具有人性化载客信息提示。LED显示屏设置在凹形装置内,在强日光下显示屏所显示文字清晰可辨。LED显示装置设置在车顶上高位显示载客信息,乘客在远距离就能看清载客提示信息。避免用车乘客盲目占道拦车既不方便安全又影响交通顺畅。在前端灯箱壳体上端设置凹形装置,凹形装置内设置橙色字体“SOS”国际求助信号灯,在广告灯箱壳体后端设置遮光罩,遮光罩内设置红色字体“请快报警110”紧急报警提示灯。设置在凹形装置内设置橙色字体“SOS”国际求助提示信号灯和设置在遮光罩内红色字体“请快报警110”紧急报警提示灯,在强日光下显示效果明显,晚间黑暗中灯光不会映照在其他物体上。当出租车遇到抢劫或劫持时,出租车司机开启隐蔽开关时,前端灯箱和广告灯箱内发光装置同时关闭,只有橙色“SOS”求助信号灯和红色“请快报警110”紧急报警提示灯频频闪亮。前有橙色“SOS”国际求助信号灯,后有红色“请快报警110”紧急报警提示灯频频闪亮,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和路人能够及时发现,在第一时间报警救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咏棠,未经徐咏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0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