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1237.1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石定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富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14 | 分类号: | G0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秋香;逯长明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变压器 交流 稳压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补偿变压器式交流稳压节能装置是在主回路中串联一套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所产生的电势与主电源进行迭加,从而改变输出电压值。由于变压器线圈不是直接用于供电,而仅是起补偿作用(约是总电源电压的20%),因此,变压器的功率和体积也可缩小为20%,可节省大量的铜线、铁芯等材料。
参见图1,该图为现有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的电路图。图1中左边是电源输入,右边是接负载(灯)。由图1可看出补偿变压器次级就串联在负载与电源中间,补偿变压器的电压可以与电源电压相互抵消(与电源极性相反)也就是使负载端降压。如果补偿变压器的电压与电源极性相同也就是使负载端升压。
这样,只要改变补偿电压大小就能改变负载端电压。而补偿电压大小又受控于变压器初级所加的电压,自耦变压器就是提供补偿变压器初级电压的电源,自耦变压器的级数越多,每级电压值越小,补偿电压就能越精细的调节;自耦变压器的电压可变范围越大,负载端的可调节电压值范围也就越大。
现有补偿变压器是靠通断可控硅来向补偿变压器初级送去哪个抽头之间的电压。如图1中D3可控硅导通,则加到初级的电压是D3和D8(N)的电压;在“二套线圈串联主回路的补偿变压器”中,如D5和D6可控硅导通,则加到初级的是升压电压(相对N相位已经改变)D5和D6的电压。
组合级数等参数比较,看下面性能比较表
综上所述,现有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无法实现高精度的调节,且电压调节档数较少,无法满足路灯等负载的电压补偿,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用于实现低成本、宽范围、高精度、平滑调节的电压补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所述补偿变压器交流稳压节能装置包括抽头变压器和补偿变压器,所述补偿变压器的次级串联在电源和负载之间;
所述抽头变压器包括2K个抽头,其中K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二双向可控硅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入端相连,另外K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双向可控硅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出端相连;其中K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在第一双向可控硅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T降可控硅相连;
在第一双向可控硅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T升可控硅相连;
在第二双向可控硅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T降可控硅相连;
在第二双向可控硅的输出端与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初级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二T升可控硅相连。
优选地,所述K=4;
第一双向可控硅包括D1、D2、D3、D4双向可控硅;
第二双向可控硅包括D5、D6、D7、D8双向可控硅。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T降可控硅同时导通;当所述第一、第二T降可控硅同时导通时,所述第一、第二T升可控硅处于非导通状态;
所述第一、第二T升可控硅同时导通;当所述第一、第二T升可控硅同时导通时,所述第一、第二T降可控硅处于非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补偿变压器的变比为0.2。
优选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四个双向可控硅与第一双向可控硅的四个双向可控硅,在同一时刻只能分别导通二个双向可控硅。
优选地,当D5、D6、D7、D8双向可控硅中一个双向可控硅导通时,依次导通D1、D2、D3、D4双向可控硅中的四个双向可控硅,相邻两个补偿的电压值的档位差为2.6V或2.8V。
优选地,所述补偿变压器具有32种补偿电压的组合方式。
优选地,所述补偿变压器的电压调节范围为+44V至-44V。
优选地,所述补偿变压器的输出精度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富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富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锤前导程与上顶盖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金属天花板全自动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