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拍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1674.3 | 申请日: | 201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盛;张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盛;张玉树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拍。
背景技术
随着运动科学的研究,网球或羽毛球运动中所依赖的球拍在制作材料上不断产生新的突破,使运动者能选择材质更为轻巧的球拍享受运动之乐,然而,运动者即使是使用现今的高科技材质制作的球拍,还是会感到网线力量不足、发挥有限的遗憾,特别是非对方来球、如发球、扣杀球等,总是差强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球拍,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运动者使用所述球拍击球时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球拍,包括:
用于供网线张设的框架本体;
于所述框架本体间隔穿设的复数个供所述网线穿过的贯穿孔;
在所述贯穿孔与贯穿孔之间在所述网线经跨位置设置的反弹部件。
上述反弹部件可以呈“匚”形,所述反弹部件与所述框架本体接触的的底部为平底面或弧形底面。
所述反弹部件与所述网线接触的部位可以呈平坦状或成弧形状。
所述反弹部件的“匚”形口还可以有与所述框架本体贴合的卷边。
所述反弹部件为碳纤维积层压制或为铝压制或为塑料制品。
所述反弹部件的壁厚可以为0.8mm~1.3mm。
所述框架本体上可以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可以位于框架本体的外框上。
所述反弹部件底部可以有与所述孔洞楔合的栓部。
综上,可知,当球拍材料的研制到了一定高度时,球拍自身结构的设计成为重点。由于球拍框架贯穿孔之间设置有反弹部件,因而,在运动者击球时,能产生较强的反作用力,从而能达到更好的运动成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球拍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球拍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球拍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拍,包括:
用于供网线张设的框架本体11;
于所述框架本体间隔穿设的复数个供所述网线12穿过的贯穿孔13;
在所述贯穿孔13与贯穿孔13之间在所述网线12经跨位置设置的反弹部件14。
在所述贯穿孔13上可以装配塑料材质的孔钉,以供网线12穿过,另外,还可以在框架本体上设置沟槽,作用在于供反弹部件14设置于其内,如此,网线12可以跨经反弹部件14,反弹部件14在沟槽内可以得到较好的固定,网线12跨经反弹部件14也可以受到保护。
如图2所示,所述反弹部件14可以制作成“匚”形,所述反弹部件14与所述框架本体接触的底部为平底面。当然,也可以为弧形底面。所述反弹部件14与所述网线12接触的部位呈平坦状,也可呈弧形状。
由于球拍框架本体的贯穿孔13之间设置有反弹部件14,在运动者击球时,产生较强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运动成果,另外,运动者对于网线的选择范围扩大,不用为了好的击球效果而购买昂贵的反拔效果好的线。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反弹部件14的“匚”形上部有卷边。该卷边可以增加反弹部件网线之间的固定作用。
上述反弹部件14可以为碳纤维积层压制或为铝压制或为塑料制成,重量较重的反弹部件可能加重球拍重量,用于增加手臂及手腕力量(碳纤维比重为1.5,铝金属比重为2.5~2.7)。
另外,所述反弹部件14的壁厚的范围可以为0.8mm~1.3mm,此壁厚的选择依据运动种类不同而不同,如羽毛球拍的反弹部件为0.8mm,网球球拍的反弹部件为1.3mm。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所述框架本体12上设置有孔洞15,该孔洞15的数量可以为复数个,位置可以设在框架本体12的沟槽处,也可以设在沟槽之外的框架本体上,也可以同时存在在沟槽处和沟槽之外的框架本体11上。此孔洞15的功用在于利于反弹部件的放置及固定,如反弹部件的底部有栓部16,可插入所述孔洞进行固定。此孔洞还可以用于放置弹性物质,使此球拍有吸震或/和配重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球拍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盛;张玉树,未经陈正盛;张玉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