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光纤掺镱超短脉冲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1974.1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攀政;范薇;汪小超;于国浩;黄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98;H01S3/0941;H01S3/083;H01S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超短 脉冲 激光器 | ||
1.一种全光纤掺镱超短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包括掺镱光纤(3)、波分复用器(2)、泵浦激光器(1)、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6)、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偏振控制器(7)和光纤隔离器(5),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是由2×2光纤耦合器(4)同侧的两个光纤端连接构成环状,该2×2光纤耦合器(4)另一侧的两个光纤端分别作为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的反射端和透射端;所述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6)是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体与布拉格反射镜集成的器件;
所述的泵浦激光器(1)接所述的波分复用器(2)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6)直接粘合在单模光纤(10)的一个端面上,该单模光纤(10)的另一端接所述的波分复用器(2)另一输入端,该波分复用器(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掺镱光纤(3)的一端连接,该掺镱光纤(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的反射端连接,该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的透射端接所述的光纤隔离器(5)的输入端,该光纤隔离器(5)输出端构成全光纤掺镱超短脉冲激光器的输出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掺镱超短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线性光纤环形镜(9)为:
所述的2×2光纤耦合器(4)的分束比为50∶50,该2×2光纤耦合器(4)一侧的两个光纤端具有不同的长度的光纤与一个光学损耗元件和一个偏振控制器(7)串连构成环状,所述的光学损耗元件的损耗控制在0.05dB~0.1dB,所述的光学损耗元件是光纤分束器,或偏振非灵敏型衰减器;或
所述的2×2光纤耦合器(4)的分束比的取值范围为:51∶49~60∶40,将该2×2光纤耦合器(4)一侧的两个光纤端与偏振控制器(7)的两端相连构成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全光纤掺镱超短脉冲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激光增益介质为掺镱光纤(3),其它连接光纤为普通单模石英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9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宫内发育示教模型
- 下一篇:铜离子在线自动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