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湖底防渗水力自控排水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2989.X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博;江德军;陈演;田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B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底 防渗 水力 自控 排水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底防渗水力自控排水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针对解决湖底防渗过程中由于防渗膜上下压差过大而导致防渗膜鼓胀撕裂的问题,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防渗膜上设置和大气连通的管道伸出水面,以排除防渗膜下方的气体保证防渗膜上下压力平衡,但在旅游景点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排气效果差,另外只能解决防渗膜下方的排气问题无法排除防渗膜下方的水,在土石坝防渗工程中无法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湖底防渗水力自控排水排气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湖底排气装置存在的排气效果差,无法排除防渗膜下方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湖底防渗水力自控排水排气装置,包括防渗膜和阀管;阀管下半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基座和压座,防渗膜位于基座与压座之间;阀管顶端套有阀帽。
其特征还在于,阀帽包括侧壁和位于侧壁内部的隔板;侧壁的横截面为圆形,侧壁内径大于阀管外径,隔板位于阀管上端。
其特征进一步在于,阀管上半部分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器,限位器位于侧壁与阀管之间;限位器上设置有长条孔,侧壁上设置有与长条孔对应的螺孔,螺钉穿过螺孔和长条孔将侧壁设置在限位器上。
其中,阀管顶端设置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嵌有O形橡胶圈;隔板上设置有与O形橡胶圈对应的橡胶垫。
其中,隔板上设置有配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久耐用值得推广。本装置在使用时深埋水下,既不影响美观有又能很好地实现防渗膜下的自动排水排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图3的B向视图。
图中,1.防渗膜,2.阀管,3.基座,4.压座,5.阀帽,6.阀帽侧壁,7.隔板,8.限位器,9.长条孔,10.橡胶圈,11.橡胶垫,12.配重,13.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湖底防渗水力自控排水排气装置,包括防渗膜1和阀管2;阀管2下半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基座3和压座4,防渗膜1位于基座3与压座4之间,压座4可以采用法兰盘;阀管2顶端套有阀帽5,阀帽5包括侧壁6和位于侧壁6内部的隔板7,侧壁6的横截面为圆形,侧壁6内径大于阀管2外径,隔板7位于阀管2上端。阀管2上半部分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限位器8,限位器8位于侧壁6与阀管2之间,最好在阀管2上半部分的外壁上平均分布固定四个限位器8。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器8上设置有长条孔9,侧壁6上设置有与长条孔9对应的螺孔,螺钉13穿过螺孔和长条孔9将侧壁6设置在限位器8上,长条孔9的设置限制了阀帽5只能纵向移动而不能水平移动,这样可以防止水流将阀帽5掀翻。如图2所示,阀管2顶端设有加厚段并设有凹槽,凹槽内嵌有O形橡胶圈10,隔板7上设置有与O形橡胶圈10对应的橡胶垫11。隔板7上压有配重12。
施工时,先将基座3按一定面积平均分部在湖底并固定好,再在基座3上铺设防渗膜1,基座3上设置有圆孔,圆孔内设置有内螺纹,阀管2下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将平铺在基座3上对应有圆孔的防渗膜1处剪开一个小孔(比阀管2外径略小),再将阀管2穿过防渗膜1上的小孔旋入基座3圆孔内,然后在阀管2上通过螺纹装上压座4,压座4将防渗膜1压在基座3上使其固定。再在基座3和压座4周围用混凝土浇筑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湖底。最后将阀帽5套在阀管2顶端,在隔板7上设置配重12,并将侧壁6限制在限位器8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防渗膜1下方的压力大于上方的压力,防渗膜1下方的气体和液体会通过阀管2将阀帽5向上顶,气体和液体通过阀帽5与阀管2之间的间隙通向外界,直到防渗膜1下方的压力与上方的压力达到平衡,在配重12的重力下,阀帽5再将阀管2封闭。由于阀管2顶端设置有O形橡胶圈10,隔板7上设置有与O形橡胶圈10对应的橡胶垫11,在配重12的压力下,阀管2与阀帽5的隔板7紧紧压紧,起到密封止水的效果,防止湖水倒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2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蝙蝠扣
- 下一篇:一种杏鲍菇酱菜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