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伞沥水接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3054.3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怀亮 |
主分类号: | A45B25/28 | 分类号: | A45B25/28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46122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伞 沥水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的一种附件,特别是涉及伞的滴水存贮器领域。
背景技术
雨伞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物品,特别是在多雨的季节里,虽然市面上雨伞种类繁多,但其结构却并不完善。雨伞使用后,收起时雨伞因仍残留着许多雨水而一直往下滴水,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在公交车上,刚上车的人拿着收起且一直在滴水的雨伞难免淋湿他人的衣物;从雨中进屋后,伞会滴水,如果雨伞放在墙边则会使地面受潮,如果是木质地板则会使地板受潮发翘,如果是地毯则会使之受潮发霉,如果是水磨石地板,则会使人打滑摔倒。总之,任由雨伞的水滴流到地面上,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伤害。为了解决此问题,人们想出了很多防止雨伞滴水的装置,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所以大都没有付诸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完雨伞后可以轻松的将伞体上残留的水滴贮存,在方便的时候又能将贮存的积水除去,结构简单的雨伞沥水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雨伞沥水接收器,它由与伞杆顶端相配接的套接管和围构在套接管外的接水器构成,套接管的前端部外缘与接水器的前端部内壁之间通过圈板相连接,圈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接水器的内腔相通的导水孔,接水器连接有高于圈板平面的围圈体。
作为优选,所述围圈体呈喇叭口状。
作为优选,所述接水器的尾端设有带旋盖的放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接水器为筒管形接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套接管可以套在雨伞的伞杆顶端,套接管连接有高于圈板平面的围圈体,可以防止收起时雨伞上残留的雨水流到地面;
2、本实用新型的圈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接水器的内腔相通的导水孔,导水孔可以将残留在雨伞上的沥水引导到接水器的内腔;
3、本实用新型的接水器的尾端设有带旋盖的放水口,这样可以在伞体不再滴水的时候将储水容器中的积水除去;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与雨伞配接方便,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雨伞上的示意图;
在图中,各部分的编号如下:1-套接管,2-接水器, 3-圈板,4-导水孔,5-围圈体,6-放水口,7-旋盖,8-内腔,9-伞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雨伞沥水接收器,它由与伞杆顶端相配接的套接管1和围构在套接管1外的接水器2构成,套接管1的前端部外缘与接水器2的前端部内壁之间通过圈板3相连接,圈板3上开设有若干与接水器2的内腔8相通的导水孔4,接水器2连接有高于圈板3平面的围圈体5。所述围圈体5呈喇叭口状。接水器2的尾端设有带旋盖7的放水口6。所述接水器2为筒管形接水器。套接管1可以套在雨伞的伞杆顶端,围圈体5可以防止收起时雨伞上残留的雨水流到地面。导水孔4可以将残留在雨伞上的沥水引导到接水器2的内腔8。接水器2的尾端设有带旋盖7的放水口6,这样可以在伞体不再滴水的时候将储水容器中的积水除去。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在制作伞的过程中,直接固定在伞杆的顶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怀亮,未经王怀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