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式超低热值燃气处理及能量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3727.5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8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邓洋波;严春吉;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46;F23D14/66;F24H1/00;F22G1/1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式超低 热值 燃气 处理 能量 利用 装置 | ||
1.一种蓄热式超低热值燃气处理及能量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周期换向气流流通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与控制系统,并且所述的装置主体(1)的燃烧室(7)内大孔隙率泡沫陶瓷(10)填充材料中设置烟气抽吸装置(11),烟气抽吸装置阀门(12)安装在烟气抽吸装置(11)出口管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超低热值燃气处理及能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体(1)包括壳体(2)、多孔板A(3)、蓄热式换热器(4)、隔板A(5)、多孔板B(6)、燃烧室(7)、多孔介质填充床(8)、小孔隙率泡沫陶瓷(9)、大孔隙率泡沫陶瓷(10)、烟气抽吸装置(11)、烟气抽吸装置阀门(12)、多孔板C(13)、点火空间(14)、燃烧器(15)和保温层(16);底部气流通道外壳(26)和隔板B(30)支撑多孔板A(3),多孔板A(3)托起对称布置在左右隔板A(5)外侧的两个矩形蓄热式换热器(4),矩形蓄热式换热器(4)填充空间内填充大孔的蜂窝陶瓷,燃烧室(7)内,在点火空间(15)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多孔介质填充床(8),多孔介质填充床(8)内填充小孔隙率泡沫陶瓷(9)和大孔隙率泡沫陶瓷(10)填充材料,小孔隙率泡沫陶瓷(9)孔径小于燃烧火焰淬熄直径,烟气抽吸装置(11)布置在燃烧室大孔隙率泡沫陶瓷(10)填充材料内,装置主体(1)壳体内侧壁面和顶部壁面布置保温层(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超低热值燃气处理及能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期换向气流流通管路包括进气管(17)、排气管(18)、换向阀门(19)、密封垫A(20)、密封垫B(21)、阀门气流通道(22)、底部气流通道A(23)、底部气流通道B(24)、阀门驱动轴(25)、底部气流通道外壳(26)、底板(27)、底板进排气口A(28)、底板进排气口B(29)、隔板B(30);由电机带动的传动装置驱动阀门与驱动轴(25)相连,从而带动换向阀门(19)周期旋转180度角度,进气管(17)周期交替地与底板进排气口A(28)和底板进排气口B(29)连通,阀门气流通道(22)周期交替地与底板进排气口B(29)和底板进排气口A(28)连通,形成装置内周期交替气流正向流动和气流反向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超低热值燃气处理及能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与控制系统包括甲烷浓度传感器A(31)、温度传感器A(32)、甲烷浓度传感器B(33)、温度传感器B(34)、温度传感器C(35)、温度传感器D(36)、信号传输线(37)和控制柜(38)构成,传感器信号传输线(37)与控制柜(38)相连接,甲烷浓度传感器A(31)和温度传感器A(32)固定在进气管(17)的外壁面上,此两个传感器探针插入进气管(17)的管道内,甲烷浓度传感器B(33)和温度传感器B(34)固定在排气管(18)的外壁面上,此两个传感器探针插入排气管(18)的管道内,温度传感器C(35)布置装置主体(1)壳体(2)的外壁面上,其传感器探针插入蓄热式换热器(4)的填充介质内,温度传感器D(36)布置装置主体壳体的外壁面上,其传感器探针插入燃烧室(7)左右两个多孔介质填充床(8)的填充介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7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